7月8日,國家康居示范工程華源·貝鳥逸軒項目預評審會順利召開。此項目,也是新疆華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隔十年后再次申報的國家康居示范工程。
張江,上海高科技企業的聚集地。上海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這里并不起眼。
但當《科學時報》記者深入采訪后才發現,在中國普及LED照明的希望也許會從這里獲得突破。
從舞臺到平臺的轉變
比起白天的喧鬧,夜晚的世博園更顯出遠觀近看兩相宜的美感,除“一軸四館”與城市最佳實踐區外,園區內的廣場照明、沿江景觀帶、標識與智能導引系統也都采用半導體照明技術。據初步估算,整個園區LED芯片用量在10億個以上,園區內80%以上的夜景照明光源采用LED技術。可以說,世博園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區。
LED是一種新型的固態光源,具有體積小、功耗低、壽命長、響應快、可靠性高等特點,已被世界公認為一種節能環保的重要照明材料,并以極快的速度拓展至多種應用領域。目前,半導體照明已成為各國節能技術領域的競爭焦點。國際上,高端的LED技術不斷進步,日新月異。
日前,《科學時報》記者在上海采訪期間了解到,借助世博會的契機,上海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得到了一次井噴式的發展,一批民族企業乘勢發展壯大。
2003年中國科技部聯合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成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協調領導小組,正式啟動了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上海成為首批科技部批準的4個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之一。
中科院技術物理所研究員陸衛認為,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再次推動了上海LED產業鏈的發展,而在后世博時代,上海更應從LED的展示舞臺發展成為真正的發展平臺,促進上海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能級提高,推動上海半導體照明產業規模化發展。
上海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延生則認為,上海市正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引領全國LED產業的進步。他表示,中國是制造大國,半導體照明產業下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上海經過多年投入,在上、中、下游都培育了一批集聚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尤其是近3年集中了一批科技世博項目,未來目標是白光照明LED進入千家萬戶。
孵化器推動市場
上海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2005年初由上海17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基地目前有300多家企業,其中亞明、三思、藍光、藍寶等企業是其中的佼佼者。
通過5年的努力,上海半導體照明公共研發和服務平臺日趨完善。在這個平臺上,7個分中心和5個專業實驗室致力于LED產品建立技術、質量和安全標準(規范)體系,為產品的使用方選用LED產品提供科學、便捷、統一的標準。現已制定的標準包括LED光色電檢測方法標準、LED襯底材料標準、LED芯片檢測方法標準、LED瞬時光通量測試方法標準、LED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等。其中,施工及驗收標準已正式列為上海市地方標準,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今年發布的2010年科技攻關指南中也明確提出把標準制定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不過,上海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熊峰表示,由于產業更新速度太快,基本3~6個月之后產品性能就有較大變化,因此很多標準還沒有制定出來就已經過時了。“這是新興產業存在的問題。”他說。
產業更新速度快,中小企業多,應該如何促進產業發展?
對這個問題,上海半導體照明產業孵化器董事長李曼萍有著深刻的體會:“我們在組織世博會項目過程中發現,半導體照明設計的技術領域非常廣,每家企業都有各自的技術特長,無法包羅全部。設想,如果有一個平臺能夠整合起各企業的專長為世博會、為上海半導體照明產業作出貢獻,將是件多好的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