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一部描述“世界末日”的科幻片講述了城市在環境變化中的脆弱,更成為時下人們危機意識的代名詞。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一場暴雨可以使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全面癱瘓,復雜的氣候異常容易導致流行疾病的快速傳播。
“全球思考,城市行動”是長久以來環保運動的口號之一。在今天開幕的世博“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主題論壇上,與會的全球專家學者針對城市正在應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提出了不少富有新意的環保主張。
誤區一:環保成本很昂貴?
環保主張―――規?;a,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
什么阻礙了環保的發展?或許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成本”,甚至還會認為經濟發展與低碳減排就是一場“零和游戲”―――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
“最關鍵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可再生能源形成規模化的生產。”
在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可持續發展司司長塔里克?巴努里的眼中,通過國際合作推動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可以增進社會的福利。舉個例子來說,太陽能板的成本從2005年的每瓦5美元,已經下降到去年的每瓦1美元。“這完全得益于技術的改進,生產力的提高所帶來的規模效益和市場創新。”
他表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時加速經濟的發展,這兩者之間并不矛盾。但目前兩者的混淆導致過多消耗資源的國家,與即使消耗掉剩余部分卻依然饑腸轆轆的國家展開了一場“排放陷阱”的爭奪戰。“我們應該從發展戰略中擴展可利用的能源,而不要把問題停留在如何分配日益縮小的減排資源上。”
3M全球中央執委兼大中華區總裁余俊雄的表態則更為明確,他聲稱―――環保能幫企業賺回真金白銀。“節能對企業的經濟效應是有利的,我們為節能減排投資而省回來的錢,已經達到數千萬美元。同時消費者又喜歡你,為什么不做呢?”
而在更多的專家看來,城市所要的發展低碳能源,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源和經濟發展需要,逐步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在上海世博會上,“城市最佳實踐區”的眾多案例都顯現出低碳技術的規模應用。瑞典馬爾默展示了瑞典第一個“零排放”社區,社區所有的能源都來自當地的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和風能;德國佛萊堡的居民建筑都以節能理念集體建造,而能源自給自足幾乎成了建房準則……
誤區二:環保技術很復雜?
環保主張―――師法自然,越簡單越有效
紐約帝國大廈一百零二層樓的高度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有一種動物如果與人類大小相同的話,那么按比例計算它們建造的摩天大樓將是帝國大廈的4倍。誰擁有如此高超的建筑水平?答案就是“小身材,大智慧”的白蟻。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在演講中反復提到了白蟻的建筑。他說,環保技術可以從大自然中學到智慧:“大自然有上億年的經驗,是技術最好的設計師,也是管理體系的設計師。”值得一提的是,世博會萬科館就通過白蟻筑巢的故事,闡釋仿生建筑帶來的益處,而其場館的建造也從中得到了啟示:應用風壓、熱壓兩套自然通風系統,盡可能減少空調使用的時間,同時在屋面安裝了多個無動力自然通風器,完全靠自然風無動力運行。
“師法自然”之余,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杜丹德指出,最簡單的環保模式就是最有效的。他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越是簡單的環保技術就越容易推廣和復制,也能讓更多的公眾參與進來,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他對上海世博會推出的全球首款低碳交通卡―――“世博綠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十分推崇,認為這張小小的交通卡就是一個環保的“簡單模式”。原來,每張世博交通卡都含有一噸經過認證的二氧化碳指標,持卡人將通過‘綠色出行基金’為低碳世博貢獻一噸碳指標,中和自己出行造成的碳排放,同時抵消世博會的交通碳排放。
誤區三:環保指標可一刀切?
環保主張―――通過形成碳交易市場,自愿減排
作為用市場機制解決美國酸雨問題的首創者,杜丹德曾成功利用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排污權交易”,即企業排污量如低于政府規定,可將節余額度留作后用,也可賣給未達標企業,從而保持排污總量不超標。而在此次論壇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羅黛琳等專家都不約而同提到利用市場的能力,往往能使減排“聰明而有效率”。
羅黛琳表示,除了政府政策的約束與激勵,從新加坡、紐約等全球城市的實際情況來看,基于市場機制的碳貿易對推進“綠色”發展大有益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最新一期《中國人類發展報告》也指出,基于碳排放強度的中長期目標,中國引入總量管制和排放交易制度,非常關鍵。
實際上,碳交易理念在國內流行多時,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建立起有效的機制。杜丹德說,目前中國已經確定到2020年的自主減排目標,但分攤到各個城市、企業的指標不能“一刀切”。他同時表示,當前國內通過市場化途徑實現減排還處于萌芽狀態,但是通過上海世博會的契機,企業有了嘗試低碳交易的機會,可能將促進國內低碳經濟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而未來短期內中國都將以自愿減排為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