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愈演愈烈,數碼品牌愛國者近日也宣布,將同國內擁有最完整太陽能產業鏈的某著名企業展開深度戰略合作,正式進軍太陽能產業。我國太陽能行業通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使用國。
然而,由于進入門檻低,又缺乏相關標準,太陽能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問題。特別是“三無”產品大量涌入市場,嚴重地擾亂了市場秩序,大大打擊了消費者對太陽能熱水器的質量與服務的信心,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和普及。
長時間以來,太陽能行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新興行業、低碳行業,需要政策扶持,但卻在出臺標準加以規范方面有些疏漏,更有人認為,規范會影響這個行業的發展。這種想法和做法導致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一直缺乏標準,甚至連一些基本的安全標準都沒有。從而,為“三無”產品的蔓延提供了條件。據相關資料顯示,2009年新增太陽能企業1000多家。由于門檻低,現行產品生產技術容易掌握,并且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利潤空間廣闊,一些沒有生產資質的企業和個人迅速撲向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貼牌、套牌等一些產品充斥著太陽能熱水器市場。
正是因為缺乏標準,導致這些太陽能企業中真正擁有優質研發技術與生產能力的屈指可數,大多數企業都缺乏創新意識,只是依靠模仿和低價銷售賺取利潤。
更值得關注的是,那些作坊式、游擊式小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所采用的原材料和配件基本上都是以低價為原則,如此組裝起來的太陽能熱水器往往存在漏水、耐壓性差、集熱效率不合格等諸多問題。“但是由于缺乏行業標準,所以長期以來,這些企業還是憑借低質低價以及消費者不知情在市場上得以生存,逐漸形成了‘三無’產品的溫床。”山東龍光天旭太陽能海南市場經理吳先生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不無擔憂地表示。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先生指出,消費者對太陽能最基本的需求,不外乎兩個,一是產品經久耐用,二是一旦出現問題,維修方便。而這兩個看似簡單的需求背后,實際上要求的是太陽能企業的經營者做到生產的零缺陷和服務的零缺陷。
吳先生還說道,目前絕大多數太陽能品牌都無法做到這兩點,不但在生產中存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現象,服務方面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太陽能產品的信心;另外,“三無”產品一直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讓本就不是很樂觀的售后服務雪上加霜。對此,專家表示,市場的主體是企業,但市場的主導卻是消費者,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實現太陽能質量升級,完善售后服務渠道,特別是大品牌企業要敢于擔當,擔當起科技創新的責任,擔當起推動太陽能健康發展的重擔,要顧全大局,有大品牌的遠見之視。
“太陽能行業的混亂、雜牌充斥市場,不是雜牌軍或是雜牌太陽能企業的責任,責任應該在排名前幾位的領軍品牌,如果大品牌能聯合推動太陽能的普及,而不是各掃門前雪,我想中國的太陽能市場一定不會是今天這樣,大品牌企業就應該為不健康的太陽能買單。”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文哲亮強調。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