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油事件將對墨西哥灣生態造成嚴重影響。圖為瀕臨滅絕的褐色鵜鶘在路易斯安那州霍普代爾附近地區休憩。
企圖用大型鋼筋水泥罩封堵漏油點計劃的失敗,讓4月20日發生爆炸的“深水地平線”海上石油鉆井平臺造成的漏油事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英國石油公司日前宣布用一個形似“大禮帽”的新設備來幫助堵漏,與此同時,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家慈善機構發起了捐發運動。
無論是效果還未得到施展的“大禮帽”,還是用頭發吸油,似乎是杯水車薪。發生原油泄漏事件已20多天,其中所含大量的化學物質使海洋生物的生命遭到威脅。問題在于,與事件有關的各方為何遲遲未能控制原油泄漏的局勢?面對大面積的漏油事故,人類還有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為此記者采訪了石油工程和環境方面的專家,專家認為,每一次遭遇類似事件,人類幾乎都找不到有效措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多依靠海水的自凈能力。
原油泄漏讓人無計可施
4月20日晚,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東南大約82公里處的“深水地平線”平臺發生爆炸,大約36小時后,鉆井平臺沉入墨西哥灣,11名工作人員死亡。由此導致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
目前,該海底油井仍以每天泄漏21萬加侖原油的速度“井噴”。為了控制原油對海水的污染,當地工作人員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利用圍油欄圍截原油、利用巨型鋼筋水泥罩罩住漏油點收集泄漏的原油以及利用羊駝和人的毛發來吸附漏油等。
然而,在圍油欄的作用下,只有部分浮油被控制。此外,當英國石油公司將一只重百噸、4層樓高的鐵罩送入海底,企圖罩住漏油點時,卻發現附近出現的可燃冰阻塞油導管,計劃因此宣告失敗。“事實上,當出現原油泄漏事件時,人類幾乎是無計可施的。”中國石油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郭紹輝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當石油泄漏至海洋之后,主要會分成三部分:浮油、水溶性化合物以及原油和水形成的乳狀液。雖然圍油欄能把浮油控制起來,但圍油欄再大也難以將它們全部圍住。此外如救險井、減壓井的挖掘,由于在深海條件下,人工無法到達,一切依靠機器,能否做到很好的處理也是未知數。
不過,人們始終不放棄減少原油污染的希望。如今,美國民眾采取了“土辦法”,如計劃將羊駝和人的毛發扔到原油泄漏海域,希望通過一磅毛發吸一加侖原油的方法減少原油污染,據說2007年舊金山灣一艘貨船發生泄漏時,曾經使用毛發吸收了多達5.8萬加侖燃油。還有“垃圾注入法”,即將粉碎的輪胎、高爾夫球和打結的繩子等通過高壓注入漏油油井,堵住漏油,但這種方法從原理上講“同堵塞廁所沒太大區別”。
目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正在夜以繼日地工作,以尋找控制漏油的有效方法。
整個海域或只剩細菌生存
雖然人們對原油泄漏后的污染擴散沒有根本性的遏制措施,但這不妨礙人們通過多種方式減輕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據郭紹輝介紹,目前針對原油泄漏的成熟處置技術包括向海中投放化學制劑及燃燒等辦法。比如向海中投放諸如凝劑等,化學制劑的目的在于將分散的原油從海水中“獨立”出來,以方便打撈;而燃燒是指在將原油泄漏海域圍起來,向其中投放助燃劑并點燃,直到原油被燒成碎渣,再進行清理。“但是,目前的處理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出現環境污染問題。”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李風亭告訴記者,石油中所含的大量化合物在進入海洋后會對當地造成毒害。類似于雜環化合物及多環芳烴都是高毒性物質,不僅毒性強,且存在時間長。
郭紹輝也表示,原油里存在成千上萬種化合物,都對生態鏈具有破壞作用。而且,大面積原油覆蓋在海面,會造成下層海水含氧不足,一些海洋生物也會因此而死亡。
他認為,對于原油泄漏事件,人們應該對事前的防范做更多的準備,因為一旦事件發生,其帶來的污染就只能依靠海洋自己的凈化能力,通過對原油分解、稀釋等方式,解決問題。“問題在于,海水的自凈過程將是一段漫長的時間。”因此,這次生態災難對海洋的影響可能要持續很多年。
環保組織已經列出了最易受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影響的物種名單,包括海龜、抹香鯨、海豚、小燕鷗、牡蠣等,由于石油泄漏,路易斯安那州很多牡蠣采集場已經被迫關閉。一些專家警告說,如果任由有毒原油繼續泄漏,墨西哥灣很可能變成一片死區,整個海域將毫無生機,只留下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細菌在此生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