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
從長期看,發展低碳經濟對全人類很重要,但在短中期內對發達國家更重要,因而他們也更急迫。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為什么總是聯系在一起?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把新能源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核心,而且希望發展中國家也把新能源作為重心,這樣他們就能憑借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占據主動。然而,我國國情不同,國民還有大量的物質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因而擺脫經濟危機的途徑不能寄托在新能源產業之上,而依然需要仰仗傳統的產業發展與升級。所以,我們需要發展低碳經濟,但完全沒有必要沿著美歐的路子走。
低碳經濟,毫無疑問將是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必然趨勢。如果有誰還對此表示反對的話,估計給他定一個“反人類罪”恐怕也不為過。正因為如此,各國政府在全球氣候控制和減排降耗問題上雖然立場不同、姿態各異,但實質上都是一樣:盡力在有限的氣候資源中為本國經濟發展獲得更多的份額,并為此各出心機,相互博弈。在低碳經濟這場國際博弈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歐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處于被動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尤其需要擦亮眼睛,從容應對,以免落入不必要的陷阱。
西方發達國家如今紛紛將新能源產業與新能源技術開發和應用,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甚至將其提高到擺脫經濟危機唯一出路的高度,有著深刻的經濟與政治背景。
從經濟上看,近二十年來,西方發達國家主要致力于發展以信息服務業和現代金融產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而紛紛將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轉移給了發展中國家,但是次貸危機的暴發顯示,脫離了實體經濟支撐的虛擬經濟,最終只是一個美麗的泡沫。泡沫幻滅以后,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虛擬經濟都難以再現昔日的繁榮。但是,西方國家在實體經濟中的傳統優勢在制造業長期外遷過程中已在逐步消失,他們靠什么來振興其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呢?很顯然,通過將高碳經濟模式轉換到低碳經濟模式中,在新的平臺上和新的游戲規則下,利用其低碳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重新拉大實體經濟的競爭優勢,就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巧妙戰略。
從政治上看,在次貸危機暴發之前,新興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后者對國際社會的掌控能力明顯削弱,新興國家甚至出現了一股“去美國化”思潮。如何讓新興國家重新俯首,成為美歐國家的一塊心病。經過多年的苦思冥想,他們終于發現,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個強化其對國際社會掌控能力的秘密武器。首先,發展低碳經濟的旗號是保護地球---人類共同的家園,這使得他們儼然成為全人類先進文化的代表,占據了思想道德的制高點。其次,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控制碳排放,這必然對以制造業為主的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制約,在極大程度上迫使他們減緩追趕發達國家的速度。還有,由于排放量直接對應的就是經濟發展權,而碳排放量如何控制、分配和交易等這些規則的制訂權,目前幾乎都掌控在歐美手中,發展中國家如果接受了這些規則(從目前發展趨勢看這是遲早的事情),實際上就在很大程度上將經濟命運交到了發達國家手中。
很顯然,發展低碳經濟從長期看對全人類很重要,但在短中期內對發達國家更重要,因而他們也更急迫。正因為如此,美國政府在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把過去必提的人權問題放到了一邊,中心話題讓位給了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發展新能源和低碳經濟對其未來戰略意義之重大由此可見一斑!
也許有人會問,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為什么總是聯系在一起?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把新能源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核心,而且希望發展中國家也把新能源作為重心,這樣他們就能憑借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占據主動。然而,我國國情不同,國民還有大量的物質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因而擺脫經濟危機的途徑不能寄托在新能源產業之上,而依然需要仰仗傳統的產業發展與升級。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沿著美歐低碳經濟的路子往前走。
然而現實情況是,國內一些人不僅對新能源的深層次意義缺乏清晰的認識,只是將其視為一件“趕時髦”的事,因而出現了一些“為發展而發展”的盲目傾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