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0中國金融形勢分析、預測與展望專家年會暨第六屆中國金融(專家)年會在京召開,500多位來自中外政界、金融、經濟領域的官員、專家、學者以及中外知名媒體記者齊聚北京,就中國銀行業如何開拓碳金融業務,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給予深度解讀。
碳金融的崛起,將對危機后的全球經濟與金融格局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隨著低碳經濟發展和碳交易活動更加活躍,碳金融必將成為未來重建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秩序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國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爭取主動權刻不容緩。
據世界銀行統計,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將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場,而碳排放額度也將取代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
然而,與國外金融機構相比,碳金融業務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一個短板,直接制約了中國商業銀行相關業務的開展。中國商業銀行入股不能順應這種趨勢和潮流,進而及時改變經營戰略、積極拓展金融業務們就會直接導致中國商業銀行上市在未來國際金融領域開展業務的基本技能,也不利于中國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將嚴重制約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步伐。
大會主席、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世紅表示,全球碳金融新格局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必須積極爭取低碳經濟發展的主動權。為此,要從戰略規劃、政策激勵、體系建設以及國際協調等方面加快推進我國碳金融框架體系建設。
何世紅認為,中國碳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預示著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機,中國商業銀行拓展碳金融業務已是大勢所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