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節能運動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國家發改委日前透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累計節約能源約十三點八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三十一億噸。三十年間,中國以年均百分之五點五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持了百分之九點八的經濟增長。
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且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能源需求極大,但中國并非能源大國。在能源問題上,中國早已未雨綢繆。在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隨著兩次世界石油危機后全球節能運動的掀起,中國便提出了“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的口號。
此后的三十年間是中國節能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個時期。一九七八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為三點七四五噸標準煤/萬元;二00八年則為一點一零二噸標準煤/萬元,年均降低百分之四,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
與此同時,主要產品的單位能耗不斷降低。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火電廠供電煤耗由一九八0年的四百四十八克標準煤/千瓦時降到了二00八年的三百四十五克標準煤/千瓦時;同期,鋼可比能耗由一千二百千克標準煤/噸下降到七百零九千克標準煤/噸。水泥、乙烯等產品的綜合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也明顯縮小。
盡管如此,相對于龐大工業體系,中國的“工業糧食”供應前景堪憂。上月發布的中國能源藍皮書稱,中國能源資源總量約為世界的一成,人均資源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其并預測,到二0二0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六成四。
為了緩解能源緊張,中國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節能措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官方預計,通過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可實現節能二點四億噸標準煤。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