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我投資 你節能 共收益
國家電網浙江浙電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就是合同能源管理運作模式的成功探索者,總經理張揚把這種節能模式簡單地概括為9個字—“我投資、你節能、共收益”。
張揚以一個項目舉例來說,2011年,位于杭州城西的世紀聯華準備推行燈具節能改造,浙電節能為此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雙方簽署了為期5年的合同。世紀聯華華商店6300盞LED燈的采購、安裝、維護和保養費均由浙電節能公司負責,商店則分3年與浙電節能公司共享節能效益。
2012年6月,項目如期完成,節能效應開始顯現。“改造完成后,最直接的效益就是電費減少了。”世紀聯華負責人算了一筆賬:“節能改造之前,超市照明費用每年要花費150多萬元,換成LED燈后,照明費用降到了80余萬元,節省電費近一半。即便中間70萬元左右的差價要和浙電節能分享,超市還是有得賺。”
“這是直接效應,間接效應也很明顯。”張揚舉例說,比如耗材材料、維修成本,LED燈管使用壽命超長,理論上可以使用7年至8年,而普通節能燈兩年就要更換。此外,LED燈具由于熱光轉化率高,散熱少,中央空調的工作壓力也隨之減少,空調用電量也降下來了。
以合同能源管理破解節能改造資金難題,這種市場化的探索,起步雖晚,卻正在顯示出強大的活力。
觀點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時機已成熟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節能服務行業中能夠脫穎而出,關鍵點是節能服務公司的節能技術能夠在不影響能耗企業正常生產前提下實現節能目標;另外節能服務公司的融資渠道較為順暢,成本較低。總體來看,投資收益是節能服務公司的關注點,影響節能服務公司投資收益的因素是節能技術、融資成本及節能效益分享比例。從下游市場、融資成本、政策環境等來看,節能服務行業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時機已經成熟。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EMC)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4-2013年,合同能源管理(EMC)總投資額從11.0億元增長到742.3億元,復合增速59.71%;形成節能量2559萬噸標準煤,占2013年全國節能能力目標(6000萬噸標準煤)的42.65%。根據《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我國“十二五”期間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現的節能能力為6000萬噸標準煤,但是2011-2013年合同能源管理實際形成的節能能力為6036萬噸標準煤,已經超過規劃的目標。
假設2014-2015年合同能源管理的新建節能能力保持過去4年的平均增速(34%)的話,那么到2015年將形成14063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假設噸標準煤投資額2800元,2014、2015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資額分別達到960億元、1287億元。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高能耗企業的利潤率一般處于較低水平,同時成本支出壓力較大,利用合同能源管里模式進行節能改造具備較大的吸引力。因此從市場需求來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前景非常廣闊。
從節能服務企業的融資成本來看,現階段國內節能服務公司以中小企業為主,資金緊張的背景下融資成本較高則影響其競爭力;而大型節能服務公司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優勢較為明顯。但整體來看,宏觀經濟增速小幅放緩背景下的長期投資風險依然可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利潤空間。
最后從國家政策環境來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來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除了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減排指標之外,政府還針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專門出臺了政策,例如《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等,合同能源項目的增值稅即征即免,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財政補貼等相關政策的出臺無疑是為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廣免除了后顧之憂。
域外
歐盟:合同能源管理升級
從今年6月5日起,歐盟公布了一份題為《能源效率指令》的法令正式開始被各成員國所采用。近日,歐盟一個名為“節能降耗機構”(IBE)的智庫機構對該指令所包含的“新亮點”進行了點評與分析。
IBE認為,該指令最大的亮點是進一步強化了“合同能源管理”(EPC)機制,使該機制在歐債危機肆虐的今天發揮更大的作用。該指令規定,歐盟各成員國除了要對EPC公司頒發“質量評定”證書外,各國政府公共部門還要與EPC公司簽訂要式合同,有關要式合同范本各成員國可以根據國情而有所變化。
IBE指出,盡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衰退使得歐盟各成員國公共部門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但這一挑戰也恰恰為歐盟各成員國在支持更大規模公共投入用于節能降耗的法規框架的調整提供了難得“窗口期”,尤其通過對EPC的相關法規進行調整提供了一個難得契機。隨著歐盟各成員國經濟的相繼復蘇,有關EPC的建章定制工作也會隨即完成。
如政府歐盟《能源效率指令》所述及的那樣,資格預審與質量控制是EPC運行成本的關鍵所在。而合同的標準化模式(要式合同)和標準化流程就可以幫助公共部門同時解決對EPC公司的信任與交易成本問題。IBE指出,國際經驗表明,要式合同對于EPC公司來說是個“緊箍咒”,可以約束其行為,對于被提供服務的部門來說,則是個“減壓閥”,可以為其釋放各種潛在的風險壓力。
IBE進一步指出,《能源效率法令》第二個亮點則是對公共預算與政府采購有關EPC方面的法規進行了改革。其中,對EPC的交易成本進行控制,對EPC所提服務的質量都有了明確的預算撥款標準。該法令之所以對EPC進行“績效預算”管理也是在各國預算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所做出的明智決策。
與此同時,《能源效率法令》還規定,歐盟各成員國中央政府需要購買高效節能產品、服務以及加大綠色節能建筑產品的購買力度。該指令對于節能產品與服務的標準也做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此外,該法令也鼓勵成員國的地方當局積極參與節能產品與服務的采購活動。對于“差錢”的各成員國地方政府來說,它們可以從歐洲投資銀行那里獲得融資幫扶。
IBE在解讀歐盟《能源效率法令》時認為,該法令所含的第三個亮點則是對大型EPC公司提出了強制審計輪換制的要求。按照該法令要求,2015年12月,歐盟各成員國大型EPC公司要按要求對為其提供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輪換。當然,該法律并沒有對EPC中小企業做出強制審計輪換制的規定,但鼓勵中小企業也要定期對自己所獲得的財政補貼以及稅收優惠等政策所獲得的資金等進行審計。IBE認為,歐盟之所以沒有對中小企業提出審計輪換制的要求,就是出于對其成本控制的考慮。
IBE最后指出,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將會在今年秋季正式開展工作。按照新一屆歐盟委員會的構想,到2030年,歐盟會進一步提高節能降耗目標的標準,并對公共機構與EPC公司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對于歐盟各成員國公共部門而言,提高預算使用效益、合理利用財政政策刺激作用是完成新一屆歐盟委員會提出的節能減排新目標的關鍵所在,而對于EPC公司來說,提高服務意識、建立內控機制是“做大做強”的內生因素。
地方實踐
海南:合同能源管理獎勵標準居全國前列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逐漸成為促進海南省節能減排的利器。記者近日了解到,海南世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億多元對海南省部分公共機構室內照明以及瓊海等14個市縣的路燈進行節能改造,采用節能效益分享型的模式,用戶不但不用出資,而且可以和世銀公司共同分享節能收益。
經測算,世銀公司實施的綠色照明節能改造項目,每年可為海南省節約用電2000萬度,相當于節約能源消費8000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
據了解,海南省修訂出臺的《海南省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獎勵標準由原來的360元/噸標準煤提高到目前的600元/噸標準煤,獎勵幅度之大排在全國前列。
深圳:創新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
“深圳市民中心作為全國第一個市級以上政府辦公建筑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每年節費率達26%以上,節省電費超300萬元。”日前,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的“全國節能周——攜手節能低碳,共建碧水藍天”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有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深圳在公共建筑中積極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模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源,通過市場化運作,政策引導推廣建筑能耗監測與綜合節能,實現多方共贏。
深圳市民中心總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總空調面積16.8萬平方米,空調電費支出占總能耗費用支出的絕大部分。2011年,該項目進行節能改造。目前,在不花政府一分錢的情況下,每年節費率達26%以上、節省電費超300萬元,年減少碳排放2991噸,實現了政府、企業、社會的多贏。
“簡單來說,就是你節能、我投資,在節能減排的同時,節省的錢大家共同分享。”達實智能董事長劉磅說道。目前,達實智能已經形成并完善了一套合同能源管理的商業模式。另據了解,目前深圳公共機構中已有400萬平方米物業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完成節能改造,到今年年底,全市60%的公共機構將完成節能改造簽約。
“長期以來,公共機構領域運用合同能源管理進行節能改造在要經過能源審計、立項審批、與節能企業談判等多個環節,程序復雜,實施進度緩慢。”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推進公共機構節能的亮點,是節能創新中對現有政策瓶頸的突破。這種突破首先是打破了節能項目的“批量采購難”。
過去,合同能源管理不在政府招標范圍之內,公共機構無法開展批量招標,而只有與節能企業進行談判,缺乏清晰的標準和流程。為此,深圳市相關部門在前期試點基礎上,探索出了“方案招標”的形式,通過引入市場競爭,使節能率、投資額等關鍵性指標趨于合理化、市場化。
深圳公共機構節能的第二個貢獻是打破了“項目審批難”。據介紹,傳統政府采購中,項目需先經采購單位主管部門批準,再報發改委審批,發改委下達投資計劃后,還需要財政部門安排項目預算。深圳市將節能項目的審批權轉移到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部門則根據發改項目確認意見和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的申請,批量下達“1元采購計劃”。這種權力邊界的劃定、審批流程的優化,大大壓縮了項目審批時間,提升了行政效率。
“財政支付難”也是阻礙合同能源管理推廣一個難題,試點期間,深圳創新設定“固化預算”,將經費預決算“一個入口一出口”的模式,改變成“一個入口四個出口”,有效激發了各方節能積極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