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組針對稀土冶煉行業高氨氮廢水的特點,在關鍵技術、重要裝備、技術集成和工程示范等不同層面開展研究,在氨介質循環利用、抗阻垢、自動化運行等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上取得了突破,開發出高通量、低阻降、高分離效率、抗結垢新型塔內件,耐高溫、高堿阻垢劑,脫氨工藝優化與集成等系列工藝。
3、應用示范
項目組針對稀土行業水質特點開發的脫氨新技術已在江鎢集團江西金世紀新材料有限公司(原江西稀土研究所)建成稀土行業氨氮廢水資源化治理示范工程,并于2011年8年順利投運,成為稀土行業少有的實現氨氮廢水穩定達標處理并資源化回收氨的企業。項目運行后,從生產源頭減少氨氮排放、提高生產過程的氨循環利用率,全流程無固體廢棄物排放,水中99%以上的氨被回收制備高純氨水,可回用于生產、降低氨原料的消耗,也可直接作為產品銷售;廢水處理后氨氮指標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氨氮小于15mg/L),可直接排放、也可回用于生產,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處理。
江西金世紀稀土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項目運行一年來,累計減排氨氮1200噸,回收氨水7500噸,一年為公司節約氨/銨原料成本450萬元、節約排污費為近百萬元。本工程的實施直接經濟效益顯著,在達到環保效益的同時,不僅為企業節約了生產成本,來自日本、歐洲的客戶對企業的環保意識十分認可,還大幅度提升了企業形象。
隨著稀土行業環保新國標的實施,中科院過程所在江西金世紀稀土廢水資源化處理工程項目實施的基礎上,繼續優化技術體系,改進核心設備設計,提出了適合于我國稀土行業典型高氨氮廢水的高效清潔處理技術體系,形成可實現污染物資源化、高值化的產業化平臺技術,將為我國稀土行業清潔生產發展、行業節能減排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此項“高濃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已入選2012年環保科技進步一等獎,除稀土行業,還在鎳、鈷、鈮鉭、鉬、釩、鋯、銅、銀等多個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已應用于14個示范企業,累計減排或達標處理工業廢水超過400萬噸,回收氨/銨資源5萬多噸、鎳鈷鉬釩等金屬化合物3500噸。
此項技術還有望在煤化工、氮肥、發酵等行業實現拓展應用,為“十二五”的氨氮約束性控制指標減排10%做出貢獻。
表1 不同氨氮廢水處理效果比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