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投資比人們的想象要小得多,中國有能力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報告估計,為了防止溫室氣體排放量升至危險水平,到2030年前,全球每年需要支出GDP的約1.6%。從這一指標看,中國完全有財力進行長期投資。
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低碳經濟,屬于全球范圍內新的經濟增長極。發展低碳經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中國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低碳化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國際形象、彰顯大國責任,也可借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還可加速培育發展自身的低碳經濟。
四、征收碳稅是最具市場效率的經濟措施
征收碳稅是最具市場效率的經濟措施,受到經濟學家和國際組織的推崇。目前丹麥、芬蘭、荷蘭、挪威、意大利、瑞典以及美國和加拿大部分地區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征收碳稅。在這一問題上,中國跟上國際減排潮流也是樹立國家形象的需要。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中美等資源消費大國走上低碳經濟之路,世界上油氣、資源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將會大幅下降,廉價的資源又反過來進一步有利于促進中國自身的發展,更不用說碳交易及其相關技術形成的產業鏈所帶來的收益了。
同時,發展低碳經濟還有利于增加就業。在向新型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進行重要投資并創造出工作機會和無限商機。例如,全球目前有超過200萬人受雇于可再生能源行業,1998年~2007年期間,對新環保技術的投資從100億美元上升到660億美元。在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估計已經擁有超過100萬從業人員,其中60%在太陽能制造和服務領域工作。
因此,中國應果斷做出重大決策,借助全球減排的國際壓力、發展低碳經濟的世界契機,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改組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本國特色產業,促進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提高服務業在生產結構和就業結構中的比重,實現國民經濟低碳化、社會消費低碳化。
(作者單位:環境保護部政研中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