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指出,對于碳關稅問題,現在還不好做任何評價或是下定論,要到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才能進一步評估。“單邊搞一個什么碳關稅未必能成,而且還可能引起其他國家的反彈。”
碳關稅成為趨勢?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從國際趨勢看,環境和貿易掛鉤的趨勢愈加明顯,特別對發展中國家形成了很大壓力。
在法國提出碳關稅之前,歐盟曾提出將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計劃。根據這一計劃,從2012年起,所有進出歐盟及運營歐盟內部航線的航空公司都將為其所排放的含碳溫室氣體付費,包括中國的幾十家航空公司。
薩科齊在為自己辯解時稱,他的提議并不是保護主義,而是“公平競爭”行為。他還拉來美國“墊背”,稱美國眾議院已在一份氣候變化立法草案中納入了征收談關稅的條款。
美國眾議院7月份曾通過了一項“限量及交易”法案,其中含有開征碳排放關稅的條款,以確保美國企業“不會喪失競爭優勢”。不過,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警告稱,開征碳關稅可能會發出一種保護主義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WTO似乎也對美歐的碳關稅計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WTO和聯合國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只要起草得當,理論上美國等國可以使碳排放稅收符合WTO規則。不過報告也強調,很難證明這些措施并非一個幌子,目的是對國際貿易進行非法限制。
專家表示,不管接下來的談判進展如何,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堅持三點:一是在減排問題上堅持“共同而有區別”的原則;二是明確歷史排放責任,因為氣候變暖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發達國家的存量排放造成的;三是從自身的發展方式轉變出發,采取更多措施向環境友好社會轉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