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世界發展的大背景,不能脫離國際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稀缺性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環境保護已成為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預見,誰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產品設計、技術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會在新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將環境保護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有利于促進我國發展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為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將環境保護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進一步打開了環境保護工作的視野,提升了環境保護工作精神境界
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組成部分,是中央決策、國家意愿和民族大計。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經濟增長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充分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使命意識、創新精神和探索勇氣,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環保工作規律的認識,為主動有效地解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人與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目標指向和根本保證。
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政治意義及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環保工作事關環境質量改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基礎的牢固和進程的快慢。只有堅定不移地將環境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保障,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
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堅持將環境保護作為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有力手段。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通過強化環境監管遏制高耗能、重污染行業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將環境容量作為區域布局的重要依據,將環境管理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將環境標準作為市場準入的重要條件,將環境成本作為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因素,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要充分利用環境保護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推動形成建設生態文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氛圍。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包括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涵蓋了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和精神境界的升華。要通過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使人們正確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生活與消費方式。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剛健有為,科學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創造財富。
生態文明貴在創新。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沒有先例可循,需要我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在制度層面,要加強生態文明法制建設,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層面,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在文化層面,要注重生態道德教育,樹立生態文化意識,推動形成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
生態文明重在建設。要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大力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確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約束性指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的體制機制,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并具體落實到單位、家庭和個人。
生態文明成在持久。要持續不斷地加強環境保護。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將環境保護作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依據并落到實處;堅持以環境容量和環境承載能力作為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堅持推行戰略環評和規劃環評,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校正發展方向、規范執政行為,使發展的成果經得起人民的評判和歷史的檢驗。
環境保護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環保系統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進一步牢固樹立主陣地意識,承擔起歷史重任,立足主干線、主戰場、大舞臺,在推進環保歷史性轉變進程中有更大作為,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