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仍存困難
雖然在節能和環保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但LED燈想將其他照明產品取而代之卻并非易事。
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劉世平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LED燈是比較有前途的新光源,目前處于高速發展期,但一些技術尚不完善,如發光效率、散熱、驅動等方面的問題。發光角度一般也只有180度,較傳統白熾燈和節能燈的360度發光有所欠缺。
這些技術的不完善也制約了LED燈的應用。例如,目前一些城市在推廣LED路燈時遭受了質疑。相關專家指出,國家關于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中對照度、均勻度、眩光值等有著嚴格的規定,但目前在公共照明領域大力推廣的LED產品并不符合這些標準。此外,LED燈色溫高,是純白光,穿透性較差,在雨霧天氣尤為明顯,不利于道路安全性。
除了技術問題,成本問題也是LED燈普及的障礙之一。劉世平告訴記者,目前使用的白熾燈一般在1~2元,節能燈是8~9元,而LED燈便宜的也要四五十元,貴的則超過一百元。
不過據高明介紹,LED燈的成本在過去幾年里下降得非常快,基本以每年20%的速度在下降,而且這一下降勢頭在未來幾年會繼續保持。在高明看來,當LED燈的價格下降到傳統白熾燈10倍左右時,就可以體現其競爭優勢了。
“LED燈的使用壽命是白熾燈的20倍以上,如果將來LED燈價格能降到白熾燈的10倍左右,消費者雖然前期投入高一點,但從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來看,LED燈能省80%以上的能源,維護成本低,對消費者來說它會成為一種更經濟的選擇。”高明說。
而在技術方面,LED照明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比如LED燈照明角度的問題。高明告訴記者,如果在產品設計時考慮到空間分布的話,同時進行技術的投入,是可以將光照的空間分布角度做得更大的。據高明介紹,GE此前推出的滿足美國能源之星要求的A19 LED燈,采用了“八爪魚”的設計方式,不僅有利于散熱,也使得光照角度更大。此外,GE還在LED燈泡里面采用了相關涂層技術,可以產生漫反射的效果,使得照明的角度更寬,光線也更加柔和。
發展需謹慎
雖然尚有技術和成本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但用LED燈取代以往照明產品已是大勢所趨。歐美等國家也紛紛推廣LED燈的應用。我們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逐步淘汰白熾燈,鼓勵發展半導體照明產品。
不過,和其他高科技產業類似,我國LED照明的發展也存在著核心技術缺失的問題。劉世平向記者坦言,目前我國LED照明和國外的差距主要在上游,芯片技術、封裝和外延片技術等均較國外落后。“用于照明的大功率LED芯片,一半以上需要進口,國產的大都是小功率的芯片。”劉世平說。
另一方面,我國在發展LED照明方面也有著自身的優勢。如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方面的優勢,以及國家在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等。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建了十幾個產業化基地,LED路燈也在大力推廣中。
快速發展的LED照明也存在隱憂。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中國的LED照明需求潛力大,同時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也存在著監管不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生產成本過高等問題。此外,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核心技術有待加強,以及市場競爭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也困擾著我國LED照明的發展。這些都有待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步去解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