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在漲、電視在跌
1999年的時候,一臺空調8000元以上并不稀奇,但是其高昂的價格與當時生產力、技術條件、市場規模與環境有關。可是現在的空調制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節能空調也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科技,空調價格的越攀越高顯得非常不可思議。記者在采訪空調廠商時,大部分負責人對于漲價原因的解釋都是 "老三樣":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上漲、產品升級換代。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鋼、鐵、鋁、銅等金屬原材料價格正在下跌,盡管產品銷售與原材料購入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但在這種情況下,空調漲價漲得更為變本加厲難免說不過去;另外,人力成本上漲是整個經濟系統面臨的共同問題,為何別的行業就沒有漲得這么厲害?有趣的是,同樣屬于此次國家節能補貼推廣產品之一,彩電卻與空調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今年彩電的價格依舊在下調過程中,基本上3000元左右能買一臺32寸的3D彩電,而5000元以上就可以入手40寸以上的3D大彩電——需要注意在10年前這些產品同樣也要上萬元。
高價或影響節能空調推廣
電器專家羅仁宵告訴記者,升級換代一向是電器廠商用來漲價賺錢的慣用手段,也是一種合理的銷售策略,但是如今空調的漲價幅度卻讓他們這些業內人士都感到不可理解。 "就算是廠家向高能效空調轉型,這么高的價格也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
羅仁宵認為,從技術手段上來說,高能效空調并不比3級能效空調先進多少,而成本上也不至于出現巨大的差異,因此現在空調價格的飛漲并不合理,甚至可能對節能空調的推廣政策造成不利影響。
另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空調企業趁國家節能補貼出臺之際,將高能效價格順勢推高以造成既成事實。這樣一來,等高能效空調推廣之后消費者就只能乖乖掏錢,因為高能效空調價格"一開始就是這么高";另外,待國家補貼期結束以后,如果因為產品價格過高導致消費者無力購買,空調又可以再次向國家哭訴生意難做,沒有補貼就活不下去。
也有銷售渠道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很多企業單位都愿意出錢大批量購買節能產品,并且對價格比較遲鈍,因此高能效產品定個高價可以讓廠商們大賺一筆,只是苦了普通消費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