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到今年4月,據多晶硅產業協會統計,目前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僅剩8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90%企業已經停產,而仍然開工的多數多晶硅企業也面臨減產,虧損運行。連行業龍頭江西賽維今年3月份也被迫大規模裁員以應對市場危機。去年投資過10億元的浙江協成硅業有限公司已經宣布破產。未來還會有更多中國多晶硅企業走向破產。
據一位資深行業人士表示,在上世紀90年,歐美國家的一些多晶硅企業就以遠低于其生產成本的超低價對華發動傾銷,最后中國多晶硅企業除了國家財政重點支持的四川峨眉739廠一家勉強存在,其余中國多晶硅企業全部倒閉。結果掌控市場的國外多晶硅巨頭將多晶硅價格推高到400美元/公斤以上,讓國內眾多企業苦不堪言。
現在中國多晶硅企業在技術發展進入關鍵期時國際巨頭故伎重演,意圖再次通過傾銷摧毀中國多晶硅企業。
據悉,為了支持美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背靠大財團支持的美國多晶硅企業可以拿到美國政府的巨額補貼,以填補低價帶來的虧損。2010年1月,美國Hemlock、REC等4大多晶硅企業還獲得美國政府數億美元的免稅金額。此外美國各州還給美國多晶硅企業大量補貼。而韓國為了扶持清潔能源,計劃投資近千億美元資金通過各種途徑對相關韓國企業給予補貼支持。
當前,中國光伏企業不僅面臨著原材料和人力的成本不斷上漲帶來的壓力,也面臨著外國反傾銷政策的壓力。今年3月份,美國商務部以“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商或供應商接受了中國政府不公平補貼”為由,決定對這些中國產品征收2.9%~4.73%的反補貼稅,征稅由光伏電池擴至光伏組件。這對中國光伏產業影響巨大。
4月份,一些美韓多晶硅巨頭發起新的價格大戰,一些廠商甚至報出零價格出售多晶硅,即中國用戶只要支付10美元/公斤的國際貿易費用就能獲得一定數量的多晶硅產品。
目前在中國多晶硅行業協會組織之下,國內多晶硅行業已推選出江蘇中能、江西賽維、洛陽中硅、大全新能源等占據70%以上產能的龍頭企業作為代表與國家商務部溝通,并已經將申請報告交給相關部門負責人。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也在積極和中國商務部進行溝通協調,目前尚未得到商務部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