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該將以創新實現市場控制作為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從戰略高度認識和安排企業自主創新。其次,將創新能力變成市場控制力,必須要處理好三個環節,一是創新的方向,二是創新后的法律保護,三是利用法律保護打造出企業的市場控制力。現在國家出臺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的、企業也在努力提高的,主要是前面三個環節中的第一和第二個環節,而對于第三個環節來說,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學習和使用,必須在做好前兩個環節工作的基礎上,扎實掌握相關知識,提高運用的能力,而且必須結合企業的長期規劃和市場情況。因為這三個環節的工作,需要的是不同的知識結構,有時甚至是難以兼容的職業經驗,所以,這三個環節的工作應當是不同的團隊來完成,并通過規范的評價標準來銜接。在創新方向環節,可能需要管理層對國家政策的信息理解,還可能需要能夠把握市場脈搏的市場團隊去調研,了解客戶需求,確定創新要滿足的市場,還要通過對現有專利技術進行專業的信息分析,了解當前技術的發展狀態,分析技術的發展趨勢,確定研發的技術路徑。在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環節,不光要尋找到解決創新的技術方案,還要由能夠理解技術的知識產權工作團隊、專業律師,制訂知識產權的保護方案和實施方案。這個環節的工作要求很高,舉例來說,就技術申請專利而言,不光要考慮專利權所覆蓋的保護范圍,還要考慮專利被別人提出異議時的穩定性,這是專利代理工作通常要考慮的兩個方面,僅僅把這兩個方面做好,就需要很強的專利代理團隊,但是僅考慮這兩個方面還不能滿足第三個環節的要求。第三個環節的任務目標,要求申請專利時還要考慮另外兩個層面:一是侵權判斷時的取證難度,二是可能侵犯專利權的指向對象,只有充分考慮了這四個層次要求的專利申請,才能夠在企業實際運用專利權進行市場運用時對企業形成真正的幫助。
把創新能力變成市場控制力的第三個環節,我們要做的是利用前兩個環節形成的知識產權,打造出企業的市場控制力,所以,我們要考慮市場對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僅把市場對象理解為企業的競爭對象,更重要的是交易對象和合作對象,企業持續的利潤來自于交易對象和合作對象,而不是競爭對象。有一種很好的方式,讓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夠讓交易對象和合作對象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且,這種方式讓交易對象和合作對象也能夠有更大的收獲,這種方式就是協議控制的方式。其實協議控制可以運用在企業市場工作的各個環節。比如:餐飲行業的麥當勞,其發展的過程中就要依靠協議控制,通過長期的租賃協議,獲得了長期穩定的租賃價格和黃金地段,通過加盟協議,獲得穩定增長的市場合作對象,從而保持了利潤的不斷增長。傳媒行業的分眾傳媒,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不能缺少協議控制,正是通過協議控制占有了樓宇和戶外廣告等稀缺資源,使后來的競爭者難以找到同樣的資源,以協議控制取得了別人都難以具有的競爭優勢,其他后來者也就難以獲得同樣的競爭機會。這兩個案例,都是通過協議控制資源,增強了本企業在行業中最重要的競爭因素,并獲得長期可靠的利潤和發展。而反觀通過創新形成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同樣具有稀缺性和可交易性,因此,只要分析企業長遠規劃中需要補強的競爭因素,并通過協議控制實現長期可靠性,通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操作,企業的市場控制優勢就能逐步體現出來。
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協議控制的具體條款,需要結合企業的整體規劃、面對的市場對象、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強度和以往的交易慣例進行具體研究。在知識產權的協議控制方面,很多軟件下載時需要點擊一個“同意”按鈕,所同意的協議中也經常包含著控制商業用戶的條款。
相比于普通的稀缺資源,雖然知識產權有不斷更新和替換的壓力,使得其稀缺性不像地段資源那樣穩定,但是知識產權在市場對象的控制范圍方面卻具有超乎想象的延伸性。例如一項生產設備的發明,我們可以用專利群保護這個生產設備,這樣,專利法給予我們的保護權可以供我們制止競爭對手生產、制止銷售商銷售、制止商業使用者使用,我們可以將這樣的權利使用在我們的市場運作中,在與銷售渠道的伙伴合作銷售生產設備的同時,運用協議控制的方法,與生產設備的銷售商和購買方形成生產設備市場的利益共同體,不光成為穩定可靠的利潤來源,而且成為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這樣的結果已經可以讓企業和合作伙伴都有機會得到比單純的銷售利潤多得多的市場利益。但是要用好知識產權,這樣還不夠,根據專利法的保護制度,某些專利可以延伸保護到生產設備所生產產品的銷售者和商業使用者。就是說,我們還可以尋求運用協議控制的方法,與這些生產設備所生產產品的銷售者和使用者再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從而具有了更多的帶來利潤的市場合作者,也擁有了更強的協議控制能力。當企業的利益共同體不斷增加的時候,其他企業的進入機會就更加稀少,要實現這樣的整體規劃,在第二個環節把創新形成知識產權保護時要考慮的取證難度層次和可能協議控制的市場對象層次,就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從創新到市場控制力,三個環節的工作要緊密銜接,缺一不可。而且,知識產權在控制對象方面的彈性,使其在第三個環節中運用到市場控制時,更能發揮出合同條款的設計的重要作用。
專業律師在參與企業的案件和項目時發現,目前國內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經常脫節于企業的整體目標。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企業沒有從創新到市場控制力的整體規劃意識,二是在具體的工作環節中,難以找到具有合適知識結構的團隊工作人員。在不了解知識產權工作特點和要求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企業都采取了將這項工作交給專業人員或專業團隊的做法,在企業中設置一個知識產權部門,負責所有的知識產權工作。這樣的做法,在獲得國家獎勵和稅收政策方面也許很有效,但是對于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積累而言,并沒有抓住重點。因為做好知識產權工作,常常需要技術、專利和法律訴訟相結合的知識結構,通常從事企業管理的人員自身難以具備。而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一般會是技術或法律部門的分支,其人員構成更偏重于專業人員,基本沒有企業管理的知識結構,一般也不會像具有企業規劃視野的管理層經常參與到具體業務工作的指導中。因此,造成企業的發展規劃、市場運用和知識產權的運用難以銜接。
知識產權部門負責所有知識產權工作的做法,還導致了第二個問題,就是難以找到具有合適知識結構的人才。律師所的專利律師有很深刻的體會,因為復雜的知識結構和豐富的工作經驗要求,能夠勝任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專業人才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而這樣的要求不符合企業內部進行工作目標控制的需要,企業需要一種更迅速、有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將創新能力變成市場控制力的系統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解決方案,應該具有企業工作的特點,而不是專業型人才的工作特點,那就是把復雜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通過合理的工作分工,形成“智力工作的生產線”,通過對生產線的設計,讓更多具有不同知識產權和工作經驗的人,分別完成這個生產線上不同環節的工作,設計好工作銜接標準,就可以在短期內解決企業對這項高難度工作的要求,從而也就使企業具有了真正對自己有價值、能帶來長期利潤和市場競爭能力、甚至市場控制能力的“創新”,這才是真正的創新。而這樣的整體解決方案,降低了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縮短了培訓和學習周期,在企業現有情況下也是真正可行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