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實際上,2011年工業節能的指標也難以完成。雖然還未發布全年數據,但前三季度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56%,與3.4%的規劃目標相差較大。
那么,“十二五”期間是否還具備足夠的節能潛力?
對此,清華大學教授齊曄將目光瞄準了“萬家企業節能行動”。
據悉,“十一五”期間,我國開展的“千家企業節能行動”提前1年完成減排目標。2011年末,國家發改委將該計劃擴展到近萬家,包括了能耗在1萬噸標煤以上的企業,占工業企業總能耗的85%~90%,力爭到“十二五”末節能2.5億噸標煤。這一數字在我國“十二五”6.7億噸標煤的節能目標中,僅占38%。
齊曄指出,我國大企業的節能潛力很大,但現在的節能貢獻和它們的實力并不匹配,應該發揮更大作用。
原濟南鋼鐵集團副總經理溫燕明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以鋼鐵為首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節能潛力仍然很大。
“過去在生產流程中,人為地把能量轉化和產品生產分開,發電廠只發電,鋼鐵廠只生產鋼鐵,因此浪費了很多能量。”溫燕明建議,采取多樣化的工藝流程,如余熱發電、廢氣制化工產品等。
“有句話叫摟草打兔子,但是鋼鐵廠過去不僅沒打兔子,就連看見鉆石也沒撿。幾大高耗能行業都是如此,存在大量能量浪費。”溫燕明打比方說。
對于這樣的新課題,溫燕明指出:“過去產品研究多,能量轉換研究少,現在需要轉變觀念。”
不過,溫燕明同時指出,僅通過普及現有技術也能大幅節能。例如,我國鋼鐵廠自發電率目前為30%,最高水平達到70%,而日本的比例更高。如果將全國自發電率都提高到70%,就能多出40%的電,按照全國7億噸鋼產量計算,僅這一項就能產生500多億元經濟價值。
合同能源管理很有想象力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首次正式提出要培育和發展節能服務產業。
在《規劃》指出的我國工業節能仍存的五大突出問題中,有兩項涉及節能服務業,分別是:市場化節能機制尚待完善,企業節能內生動力不足;工業節能管理基礎薄弱,節能服務能力與市場需求發展不相適應。
因此,《規劃》明確提出,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產業體系,培育1000家具有較強實力的節能服務公司,鼓勵節能服務公司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設備租賃、節能項目融資擔保等方式,為九大節能工程的實施提供支撐。
分析人士據此指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年產值將突破3000億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有望達到1500億元。
“合同能源管理在未來很有想象力。”方正證券資深投資顧問潘益兵說。
《規劃》還提出,鼓勵重點用能企業依托自身優勢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行業提供節能服務。
依托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安徽新創節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吳朝剛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公司剛剛起步,但目前國家減碳政策正在慢慢明確,“我們看好這個市場”。
齊曄也認為,很多從大型企業獨立出來的節能服務公司實際上能力比一些專業公司還強,一旦國家政策明確,很多企業將投身其中。
不過何平指出,我國“十二五”時期還很難形成完全市場化的節能體制,是從行政手段向市場手段過渡的階段。“‘十三五’也許能建成市場化工業節能體系,我對工業節能的前景很樂觀。”何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