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注重實用與穩定
大規模部署可再生能源
與美國相比,在人口與GDP都不會出現較大增長的歐洲,未來電力市場的擴大十分有限。歐洲人一貫具有較高的環境保護意識,所以他們更積極部署可再生能源。
實際上,早在2005年,歐洲委員會就設立了“歐洲智能電網技術平臺”協商機構,將“制定與推進2020年歐洲電網愿景”作為目標。
國際能源機構報告顯示,在混合電源中,歐洲風電與太陽能發電的比率要比其他地區高。尤其是德國與丹麥,通過近年實行的上網電價與環境稅,在政策上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普及。此外,2007年1月歐盟公布的《歐洲能源政策》還表示,要在2020年最終實現能源消費的20%為可再生能源。
為了應對氣候問題,保障能源安全,歐洲各國在政府與電力企業主導下,不斷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此前,俄羅斯曾因歐洲天然氣供給問題給西歐各國很大打擊,歐洲各國意識到,不能依賴其他國家的化石燃料,必須靈活運用本國的可再生能源,才能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
歐洲各地在推進智能電網建設試點項目中,均將可再生能源的穩定控制列為重點。例如,在丹麥的博恩霍爾姆島,以輸電網運營商Energinet.dk為主導,IBM與西門子共同參與了生態網格項目建設,目標為發電量的50%來自風力等可再生能源。同時,在這個島上,丹麥最大的電力企業Dong Energy和IBM共同參與了風力發電與電動汽車兼容的模擬項目EDISON。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智能城市項目中,電力天然氣企業Liander設置了為“電動船”充電的港灣設備,目的在于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智能電網效仿互聯網模式
歐洲在IT革命中的優勢集中體現在應用能力上。據相關資料統計,在2000年世界各國互聯網普及率調查中,冰島、瑞典等北歐國家排名靠前。
盡管歐洲從未出現類似Google那樣杰出的IT企業,但是在世界經濟論壇網絡化程度排名之中,丹麥與瑞典等國經常排在美國之前。有著眾多成熟高福利國家的歐洲,雖然將IT革命的繁華讓給了美國企業,卻將新技術與服務充分應用到現實社會之中。歐洲從實用出發,促進其IT業發展。
歐洲智能電網的建設,也與其發展互聯網產業的策略類似,以歐洲政府機構為核心,從實用與穩定出發,推進智能電網的普及與應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