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消息并未提及德貝克所指“顯著進展”及暫停“部分內容”的具體指向。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秘書長柴海波對記者表示,如果歐盟能在征收碳稅問題上做出讓步,對中國航空公司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也是全球多家航空公司一直努力的結果,至于下一步會采取什么措施要看歐盟方面具體實行哪些讓步。
白朋鳴認為:“一般而言,政策出現轉變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按照地域經濟糾紛來理解歐盟態度的轉變,歐盟放松了談判門檻,在航空碳稅新法規部分內容方面存在可商談空間,實際上是對政策抗議的一種妥協,預計新一輪的談判即將開始。 ”
貿易制衡困難多
目前,全球經濟體面臨著歐盟過早將“碳稅”契約化的局面。歐盟在被中美拒絕后,只能公開表示可以建議“有條件暫停”。
盡管如此,“碳稅”問題的尷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
行內分析師普遍認為,如果接受“碳稅”,且不說將未來經濟發展主動權拱手相讓,該稅項所形成的成本壓力和連帶效應都可能成為致命威脅。
國際航協(IATA)環境部門總監保羅·施蒂爾指出,征收航空“碳稅”將減少經濟貿易和競爭力,直接影響和威脅航空業直接相關或依賴于航空業生存的產業(如旅游業)和工作機會。對于經濟增長和就業市場剛有起色的部分經濟體,如美國而言,這無異于“釜底抽薪”。這還可能會招致全球范圍內針對歐盟貿易領域的回擊。
根據歐方統計,2011年前十個月,歐對華出口1116億歐元,同比增長21%,高于同期歐對美出口7%的增速。盡管如此,歐對華出口占歐總出口比重為8.9%,而同期歐對美出口占比高達17%。中國想在短期內,即2012年取代美國成為歐第一大出口市場,似非易事。
白朋鳴對記者表示:“中國是歐盟經濟貿易的重要合作伙伴,歐盟迫于眾多國家的抗議與不執行,不得不放下姿態以此維持貿易平穩,由此中國應適當的把握談判籌碼,但是仍需在歐盟提出的談判框架內爭取最大化利益,切勿將談判實施中斷。 ”
他同時認為,貿易在國家之間的重要程度并非唯一衡量標準,貿易戰的主導權在誰的手中,決定著貿易雙方的地位,我國對歐盟而言雖然是第二大貿易伙伴,但是主導權未在中國手中,所以利用貿易來制衡歐盟決定是相對困難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