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遭遇極度深寒A股光伏公司多途徑“貓冬”
作為A股市場曾經炙手可熱的炒作題材,沾上光伏概念的上市公司鮮有不被爆炒。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最高價曾達約500美元/公斤“天價”的多晶硅(光伏組件主要材料),2009年末迅速跌至100美元/公斤。此后,多晶硅價格一直維持緩慢的下降趨勢。
2011年,作為全球光伏組件最大的需求地,歐洲多國不斷削減太陽能政策補貼,這對90%的光伏組件需要出口的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禍不單行,歐洲以外的另一個重要市場美國,啟動了對中國企業的“雙反”調查。由于海外需求萎縮,加之國內光伏產能建設過度,目前多晶硅價格已跌至30美元/公斤。
面對困境,國內企業通過在國內以及歐美以外的地方建設光伏電站、進行技術改造降低生產成本等方式以應付當前的行業寒冬。
光伏行業的冬天
由于太陽能清潔安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前幾年光伏行業深受市場歡迎并得到迅速發展。作為光伏組件主要材料的多晶硅也水漲船高,其價格在2008年下半年達到了約500美元/公斤。不料隨后的金融危機不期而至,整個行業也遭沉重打擊,2009年底多晶硅價格只有100美元/公斤。
不過這還不是整個光伏業最差的時候。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歐債危機的影響下,今年歐洲國家大幅下調光伏補貼。
德國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光伏裝機量為7800MW,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萎縮至5200MW。按照相關規定,2012年德國光伏上網電價將再下調15%;另外,德國經濟部長還表示,為消減政府成本,德國考慮自2012年7月起將太陽能光伏系統年裝機量降至1GW。
另一個需求大國意大利,其最新政策顯示,將每年用于太陽能發電補貼的資金限制在60億~70億歐元之間,并一直保持到2016年。上網電價將逐年下調,并與系統規模掛鉤。
國海證券分析師認為,歐洲國家下調光伏上網電價主要原因是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即使在上網電價快速下調情況下,2011年歐洲光伏電站運用商的內部收益率仍相對較高。不過歐債危機的發生導致光伏電站運用商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制約了歐洲市場的光伏裝機需求。
根據EPIA的最新預測,2011年歐洲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持平于2010年,約13GW;2012年新增光伏裝機量將回調至11GW左右,在悲觀情況下甚至可能回落至9GW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主導了全球近80%的總裝機容量。而中國自2007年起已成為世界第一光伏電池生產國,且產品主要出口歐洲。2010年~2011年期間,中國建設了大量太陽能組件產能,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光伏行業面臨供過于求的態勢。
歐洲需求受挫,國內光伏組件出口不得不轉向另一重要需求地美國。但在今年10月19日,SolarWorld及其他六家公司向美國政府提起調查申請,指控中國公司對美傾銷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并收受中國政府的不當補貼,要求美國政府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ITC和DOC分別于10月19日及12月8日調查立案。
2011年美國光伏市場全球裝機量占比10%,在歐洲市場受困于歐債危機而持續萎靡的情形下,美國市場也被普遍認為是2012年市場預期的拉動力之一,而這“雙反”調查的初裁結果對于正經歷光伏寒冬的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