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元的產值目標無疑體現出監管部門對于環保裝備制造業的重視。其實,早在2010年4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經過修訂的《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已經指定8大類共計147項鼓勵發展的環保設備及產品。
在環保產業十二五規劃重點支持的高效節能、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三大產業板塊方面,《產品目錄》均明確了政策支持的方向。業內專家指出,《產品目錄》代表政策支持的導向,其中還有一些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因此,這8大類產品代表著未來5年環保裝備產業的引領力量。
瑞銀證券的研究報告也預計稱,2012年環保領域的主要政策將集中在脫硝電價,重金屬污染物治理,廢舊電器電子的回收利用,光伏產業污染治理等領域。瑞銀估算,“十二五”環保年均投資約6200億元,其中工業污染源投資有望超過1200億元,是增幅最大的領域。環保設備股將最先受益環保產業大發展。
在目前透露出的環保產業十二五規劃里,大力發展環境服務業被認為是最大亮點之一。業內人士紛紛指出,5000億元產值目標不僅預示著環境服務產業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目前整個環保產業鏈條上各個分散的環節須向系統綜合性服務業轉變。這一政策動向的變遷呼喚行業企業及早實現轉型升級。規劃提出的未來環境服務業的核心是,環保領域引入合同環境服務概念,具體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污染企業通過合同服務,將節省的減排費用與治污企業共享;二是政府采購由環境服務商所提供的環境服務。
除了將環保設備、環境服務業置于重點名單之外,環保產業十二五規劃還提出,將完善節能環保產業的進出口政策,安排對外援建時,優先安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節能環保項目。同時,拓寬產業投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此外,未來政府還將支持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
全國環保大會歷史回顧
1973年8月5日至20日,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確定了環境保護的32字工作方針,即“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把強化環境管理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中心環節,長期堅持抓住不放。把環境保護建立在法制軌道和科技進步的基礎上。
1989年4月28日至5月1日,第三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形成了“三大環境政策”,即環境管理要堅持預防為主、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三項政策。
1996年7月15至17日,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提出了保護環境的實質就是保護生產力,要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并舉,全面推進環保工作。
2002年1月8日,第五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提出了環境保護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凡是新建和技改項目,都要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決不允許再發生工廠污染江河、水庫的事情。
2006年4月17日-18日,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要加快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三是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