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如果僅靠示范工程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是不夠的,光從財政得到一些補貼也是不夠的,因為這并非長效機制。《上網電價法》才是業界期盼的長期有效的解決上網電價問題。以法律強制規定電網供暖公司高價優先收購光伏供電,再由財政對全國電網進行分攤補貼,德國在電價上網法的推動下,已逐步成為光伏設備生產及應用大國。
此前,我國主要是向光伏項目開發商直接補貼,收效不容樂觀,并且容易引發與既有傳統能源產業的利益爭端。光伏項目補貼申請需經省、市、地區等各級政府總計10余單位的材料審批,流程走的很長,并且現在有很多申請的目的是套取國家資金,容易有弄虛作假和權力尋租的現象。
千呼萬喚始出來,現如今,被業界看作光伏市場啟動關鍵的光伏標桿上網電價終于出臺。
8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根據規定,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的,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7月1日及以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含稅)的上網電價外,其余省份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含稅)執行。
規定同時指出,通過特許權招標確定業主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其上網電價按中標價格執行,中標價格不得高于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電價。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光伏電價一般采用特許權招標、核準電價或者一事一議的辦法。截至目前,中國一共進行了兩輪光伏發電特許權項目招標,中標上網電價分別為1.09/千瓦時和0.7288元-0.99元/千瓦時。
不過,本次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低于此前部分地方確定的光伏電價標準。據南都記者了解,江蘇規劃每千瓦時1.4元,青海省是每千瓦時1.15元,山東省標準略高,計劃2010年投產的電價是每千瓦時1.7元,2011年投產的電價是每千瓦時1.4元,2012年投產的是每千瓦時1.2元。
2009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基準價為每度電1.50元,未來將以8%的速度下降,中國的光伏發電在未來5年~10年有望實現“平價上網”。
到2015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可望達到每度電1.00元,將實現配電側的“平價上網”;2020年,光伏發電價格可望達到每度電0.60元,實現在發電的“平價上網”,屆時常規上網電價也將會是這一水平。
隨著中國光伏市場規模的逐漸擴大,“十二五”期間國內市場在中國光伏企業銷售市場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次,國內光伏企業將進入一輪新的產能擴張期,特別是一些龍頭企業出于打造垂直產業鏈的規劃,會在光伏產業鏈最上游的硅料生產環節加大投資力度;第三,光伏行業的集中度會上升。目前國內光伏行業的行業集中度較低,而隨著未來光伏行業技術、資金等進入門檻的形成,國內光伏行業將進入一輪整合期,行業集中度會明顯上升。
事實上,中國對光伏發電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財政部在2009年對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的補助標準最終確定為20元/瓦,占目前系統成本的近50%。而補助后發電成本也將降低至1元/度,這將大大提升光伏發電的競爭力。
但近日國家發改委指出,目前在風電、太陽能大規模并網的過程中,部分地區對新能源并網發電不夠積極。截至2009年底,我國1/3的風電機組處于閑置狀態。
對于這些問題,業內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間將通過實施新能源配額制,落實新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以及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等系列措施,予以解決。
由于目前光伏各項條件已經基本齊備,下半年將有可能正式實施《光伏上網電價法》。光伏產業的要素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后續隨著國家政策在“十二五”逐一落實,光伏產業的井噴時代即將來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