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太陽能產業的高速發展,國內太陽能企業不斷取得綜合應用技術突破,尤其是力諾瑞特引領下的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技術已經逐漸趨向成熟和完善。在德州,“蔚來城”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釋放項目,通過采用外墻外保溫等高效的圍護結構節能技術,使建筑物節能目標達到70%以上,集中式生活熱水系統的太陽能保證率為70%以上,分體式系統的太陽能保證率為40%以上,小區會所的空調能耗的90%以上由太陽能和地熱能提供,并網發電系統的發電量占小區總用電量的4%以上。
而在濟南東部的力諾陽光科技園內,力諾瑞特“零碳館”則實現了太陽能制冷、采暖、生活熱水、用電等全部所需能源由太陽能提供,為低碳社區建設尤其是大型公共節能提供了最佳借鑒。同時,力諾瑞特還根據不同的建筑需求開發了17種建筑節能方案,推出九大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系統,有效滿足了各種建筑的不同需求。
此外,作為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的力諾瑞特,為讓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推廣變得“有法可依”,在4年的住宅產業化工作中摸索出了一系列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實施要求:通過太陽能與建筑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和安裝、同步驗收、同步后期管理,將太陽能納入建筑的標準推廣部件;完善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設計標準、施工標準、驗收標準、服務標準等“4個標準”;保障標準化的部品推廣體系、產業化的制造推廣體系、同步化的應用體系、規范化的后期維護體系“4個體系”。
太陽能工業節能不容忽視
據統計,2010年我國全年總計生產太陽能熱水器4900萬平方米,實際使用量達1.68億平方米。而力諾瑞特一家企業就已經累計推廣了340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住宅,在國內外建設了千余套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精品工程。
然而,這些太陽能光熱應用基本停留在低溫熱水階段,并未對降低占全社會總能耗70%的工業能耗提供幫助。目前,我國消耗了全球16%的能源,卻只創造了全球8%的GDP。所以,“十二五”要根本性扭轉粗放型增長模式,必須重視工業降耗的產業化推廣。
其實,以目前的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實現工業能耗的有效替代并非難題。以造紙、食品、煙草、木材、化工、醫藥、紡織、塑料等八大工業行業為例,其用熱溫度大部分在80℃~250℃之間,而力諾瑞特將其獨有的中溫集熱技術與傳統鍋爐結合推出的太陽能工業熱力系統,可將15℃左右的冷水加熱至95℃以上,再由傳統鍋爐將熱水加熱成所需溫度蒸汽,很好地解決了中國太陽能中高溫工業熱利用技術的難題,同時實現10%以上的能源替代。
在7月3日舉行的力諾瑞特十周年慶典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如竹表示:“剛剛落成的力諾瑞特CPC中溫太陽能鍋爐系統完善后可以形成一個成套的技術,在各行業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如果全國10%的工業企業使用太陽能進行節能改造,將至少減少5%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