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院長陳勇
發展低碳應重點考慮建筑節能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都與能源有密切關系,包括能源結構挑戰、需求挑戰、供給挑戰、政策挑戰等。
在節能技術中,尤其要提到節能建筑技術。目前,我國的節能建筑僅占所有建筑中的3%,國家的目標是2010年要實現1/3是節能建筑。而全球資源中,建筑也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因此節能建筑應該重點考慮。
第二方面,在交通方面,如果按照美國、日本的水平去發展,能源消耗是巨大的。另外,工業的蓄能和能量輸送技術,是今后應該著重發展的技術,此外還有太陽能發電技術。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呂學都
低碳經濟不是絕對低碳
發達國家在歷史排放方面,它負有主要責任,因此有義務來幫助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別,最大體現在技術科研、應用方面。技術轉讓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籌措資金方面,應該建立穩定合理預期的制度,如果將發達國家GDP的0.5%到1%貢獻出來,將起到巨大作用。而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應該盡可能少的排放。現在,中國已經開始考慮這方面的行動。
目前低碳經濟還大多停留在概念上,沒有清晰界定但有一個標準便是相對低碳,不是絕對低碳。因此我們在項目發展上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巴西搞水電,廣東能搞嗎?還有,廣東跟山西的情況也不一樣,因此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
氣候組織中國政策與研究項目總監喻捷
建筑節能可引入第三方認證
低碳經濟的投資通常需要五六年收回成本,對商業機構來說這個周期就顯得太長,因此應該考慮能否通過政府的支持來縮短回報期。扶持一些新產業時,不能過快過猛,要有一定的協調,對于特定行業也應該特定研究。
另外,政府的決策要注意公開性和透明性,避免被部分企業牽著鼻子走,這對政府提了非常高的要求。如在建筑節能方面,能否考慮引入第三方認證,來認定建筑是否節能。通過角色的再分工,達到利益的制衡。
一致人和國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楊智良
中國應建統一環境交易所
碳排放貿易自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后有了法律依據,目前已經非常成熟。2005年至2009年8月,中國在聯合國注冊的項目有500多個,占全球總數量的三成以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目前國內卻沒有一個統一的環境交易所。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但規模都不大。因此在國際碳排放貿易中,中國沒有定價權。只有成立了統一的交易所,中國才能夠掌握話語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