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發現,三部委已經將關注及投入重點統一到著重發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產業化方向上,同時也將加大對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推廣力度。
記者還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混合動力汽車領域,輕混乘用車大批量投放市場,中重混乘用車投放市場,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批量生產、應用,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小規模示范運行?;旌蟿恿Υ罂蛙嚧笈客斗攀袌?。各種混合動力乘用車年產量達到當年乘用車總產量的20%。
對于純電動汽車,在“十二五”期間,2人微型電動乘用車和4人微型電動乘用車批量生產,規模示范,5人小型電動乘用車小規模生產示范,各種短程純電動專用車輛投入使用,純電動城市公交車小規模示范運行,各種純電動乘用車產量達到當年乘用車總產量的10%。
車用電機達到200萬臺的研制生產能力。動力電池形成10家20萬套動力蓄電池系統的大型企業,超級電容達到年產200萬只的生產能力。充電站建設方面,形成充電模式、充電設備及接口和通訊協議標準,在5個以上城市建成2500個左右充電樁,100個快速充電站,20個電池快速更換站。
標準待完善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電動汽車標準化專家孟祥峰介紹,經過10多年的研究和積累,中國電動車標準體系已經初步建立,涵蓋了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電動汽車關鍵系統和零部件、充電基礎設施及基礎通用等方面,現行有效標準共約50項,正在修訂的有50余項,正在報批的15項。“中國的電動車標準并不落后,很多還優于國際標準”,他說。
但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與標準之間仍有差距。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高新技術產業室副主任曾智澤在此間表示,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問題,除了關鍵零部件基礎材料和裝備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能力急需提高、高端技術不具備競爭優勢外,相關標準不完善也亟待改變。據介紹,現行整車標準包括部分通用性標準和實驗方法,覆蓋車型不全,安全性標準不完整,整車互換性標準和技術條件還需補充制定,此外還有現行電池標準的安全性標準、互換性標準和技術條件要求標準需要補充完善,燃料電池應依據研發需求加快制定專項標準。各示范項目充電站(機)及相關系統部件還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電動汽車的噪聲污染及廢舊電池的拆機回收、高壓大電流繼電器等標準也尚待制定。
產業前景可期
國家越來越積極的政策信號,也給了從業者以信心。在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采訪中,不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部件企業、投資者,都認為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不僅僅是由于現在有國家政策支持才對其看好,更重要的是,它是汽車工業未來的方向政策不會是“一陣風”。
行業未來怎么發展?陳清泉對本報記者表示,電動汽車是革命性的產業,不能各自為政,要協調發展,建立新的產業聯盟,新的產業鏈,新的綠色制造業,要重點突破,重點發展公交電動汽車和小型電動汽車,小型電動汽車要從優化拓撲結構,輕量化,綠色制造,開發多功能,低端和高端系列產品,特別是,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的結合,電動汽車和遠程智能信息控制,汽車移動互聯網相結合。最終實現“零排、零化石燃料、零交通事故、零交通阻塞”的交通愿景。在他給出的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預測中, 2020年,世界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約占總銷量的7%-12%,而這一比例在中國,可達15%-2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