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合作,奠定循環產業鏈條技術基礎
“我們聯合德國的能源、環保領域的科研機構開展研發,圍繞生物質能關鍵技術、工藝,在城市、農村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領域,已獲得17項實用新型專利和5項發明專利。”搞技術出身的甘肅馳奈生物能源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寶林說。
寶林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2010年,甘肅馳奈公司獲得中德政府間“中國農業、養殖業和城鎮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項目”的合作試點,蘭州市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也入選了城市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項目,將得到德國政府技術與資金支持。
“餐廚廢棄物收集起來后,先進行粉碎、除沙,分離出的油脂可以提煉出生物柴油和生物瀝青,剩下的有機物進行厭氧發酵后,產生的生物燃氣可以用來發電,沼渣做成有機肥,沼液用來做微生物菌劑。”寶林向記者介紹說,餐廚廢棄垃圾經全無害化處理后,從根本上解決了目前餐廚垃圾處理飼料化的同源性危害,同時,最大限度地將餐廚垃圾中可利用的資源全部回收與轉化,轉變成各種資源化產品,實現了零排放。“將餐廚垃圾變成再生資源和能源重新回到了生產或消費環節,每個生產環節的廢料都成為下一個生產環節的原料,形成了資源的梯次、循環利用。”
寶林說,經系統處理,每噸餐廚廢棄物可生產工業油脂35公斤、生物燃氣105立方、生物燃氣發電210千瓦時、固態有機肥57公斤、液態有機肥650公斤、實現碳減排0.7534噸。“這個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真正地將垃圾變廢為寶,一年產生的電能和有機肥料分別能滿足10萬戶居民、4200畝耕地一年的使用量。”
“通過對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物燃氣除發電外,也可以替代傳統的化石資源,作為車用燃料和家庭燃料,形成新能源產業;油脂代替化工原料,形成新材料產業;固態有機肥和微生物菌劑的開發,將帶動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設備的自主研發和制造,將形成環保設備的裝備制造產業。”寶林認為,項目工藝延伸了產業鏈并可以帶動相關上下游產業的聯動發展。
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全方位執法保障體系
在蘭州餐廚垃圾處理廠監控室的大屏幕上,記者看到,每輛餐廚垃圾回收車的具體位置一目了然。
“每輛專業運輸車上都安裝了GPS定位裝置,并與收集容器進行對接,系統接入管理平臺,實現收運全程監管。”蘭州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李永忠介紹說,目前,蘭州市餐廚垃圾處理執法保障體系由城市餐廚廢棄物信息化管理平臺、收集監測系統、運輸監測系統和執法能力建設等四部分構成。
李永忠說,蘭州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已建立了餐廚廢棄物信息化管理平臺,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對重點排放單位、收集、運輸以及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的處理全過程進行在線全程監測,為管理提供及時的監管信息。
據統計,蘭州市主城區有6153戶餐飲單位,政府已向所有餐飲單位配發了裝有電子模塊的餐廚廢棄物收集桶,在重點排放單位安裝了監控設備,與工廠調度中心和城市管理部門通聯,實時監控餐廚廢棄物回收桶的工作狀態,實現對餐廚廢棄物排放、收集過程的全線監控。
為了確保餐廚廢棄物的全收集、全處理,蘭州市相關部門對全市分散的各餐飲單位和餐廚垃圾產生量進行了全面的摸底。同時,蘭州市政府出臺《蘭州市餐廚垃圾集中處置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如果餐廚垃圾生產單位不按規定向所屬主管部門辦理產生餐廚垃圾備案手續,不按規定將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分類儲存,將餐廚垃圾私自排入下水道或以其他方式隨意傾倒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處以相應金額的罰款。
“到2015年,蘭州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法規、政策、標準和監管體系建設將得到加強,覆蓋全市三縣五區的收運體系基本建立,處置工藝路線也將不斷優化,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將基本建立。”李永忠說,屆時,蘭州將建成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示范城市。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