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江蘇中能硅業公司行政部經理黃志陽表示,該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冷氫化系統是國內首創、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的四氯化硅處理專有技術,全部實行閉環運行,消除了生產多晶硅副產品難以處理的難題。由于關鍵技術的突破,不但解決了環保和節能問題,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多晶硅生產單耗、生產成本與國際領先水平競爭的實力。
李亞軍表示,早在2007年,徐州市就提出將能源產業打造成千億元產業的構想,即2012年能源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他預計徐州傳統能源產業到2012年產值將達到200億元。這就意味著新能源產業將承擔起打造千億元產業的重任。
他分析說,由于徐州生物質能、風能產業規模目前還比較小,上述目標將主要依賴光伏產業的發展實現。雖然他對當地光伏產業“上大下小”,即上游多晶硅發展快規模大,下游光伏電池組件發展慢規模小有些擔心,但他還是充滿信心。
他說,打造千億元能源產業,徐州一種途徑是必須要往下游做,也就是說必須加快產業鏈延伸,將下游產業迅速做大做強;另外一種途徑是大力招商引資,將外面的新能源巨頭“請進來”。后一種途徑將比依靠自身擴大產能、滾動發展更為快捷。
江蘇中能硅業公司行政部經理黃志陽告訴記者,該公司去年銷售收入近40億元,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多晶硅價格下降,今年上半年完成銷售額15億元,但進入下半年以來,市場明顯好轉,公司產量一直在增加,下半年增產已成定局,今年的銷售目標是40—50億元,爭取超過去年。
江蘇中能硅業2吉瓦硅棒硅片項目目前進展順利,預計不到一年就可以投產,可創年產值150億元。這意味著一年后徐州新能源產值可能將超過傳統能源所創造的產值,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目前江蘇中能硅業已經建成投產的5條多晶硅生產線,產能達到1.8萬噸,到2010年,將達到2.1萬噸,僅多晶硅一項就可以實現產值120億元左右。
前不久,“兩岸新能源產業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徐州舉行。據透露,徐州市有關部門與光伏巨頭臺灣強茂公司正在進行洽談,后者有意選擇在徐州投資建廠。此外,艾德太陽能目前也正在擴大產能,新建200兆瓦工程預計今年11月投產。
經歷過金融危機,黃志陽對光伏市場更加看好。“現在市場需求日漸旺盛,已經不僅是回暖,而是有了一定的熱度。”黃志陽說,江蘇中能硅業將進一步加大投入,繼續鞏固和提高多晶硅的產能規模、產品品質,同時積極向下游延伸產業鏈、向應用領域拓展產品鏈。隨著新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徐州打造千億元能源產業的目標“完全有可能實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