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建設"氣化太原"。"氣化太原"是改善太原大氣質量的重要手段。《意見》提出,太原市將整體推進煤制天然氣、過境天然氣、煤層氣、焦爐煤氣的"四氣合一", 逐步實現市區居民用氣、工業園區、重點工業用戶用氣全覆蓋,年內城市氣化率達到95.8%。
四是建設"凈化太原"。實施環境容量總量控制,嚴格煤炭、焦炭等"兩高一資"產業準入門檻;主城區不再布局材料、煤電、煤化工等有污染的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發展低碳、環保型產業;推進城鄉清潔工程, 控制建筑工地揚塵污染、道路揚塵污染和重點區域揚塵污染。
五是建設"綠化太原"。《意見》提出,將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建設各類植物園、公園、小游園,今年綠化覆蓋率達到37.8%、綠地率達到32.9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09平方米。
"一號文件"彰顯"治污決心"
有關人士認為,太原市就環保發出"一號文件",表明太原市委市政府加強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強烈決心。
太原市環保局局長陳繼光表示,就環保下發"一號文件",這在太原歷史上是第一次,體現了太原市對待環境污染開始采取"零容忍"的態度,體現了一個老工業城市從唯GDP論、單純注重城市經濟功能到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轉變。
山西省環保廳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說,太原曾經被外媒評為"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后來通過努力摘掉了"黑帽子",但近年又成為了山西省倒數第一,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此次太原市以"一號文件"的形式高度強調生態建設,在全國也不多見,這表明了太原把生態環境、生態文明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來抓。
山西大學環境科學和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孟紫強說,太原污染嚴重,冬季大氣污染尤其突出,近幾年冬天年年搞突擊整治,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治標不治本"。此次"一號文件"不僅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還有具體的措施辦法,且找到了病灶,開出了良方,值得肯定。但關鍵還在于落實,各部門應打破部門利益,克服困難,團結協作,整體推進。"2010年太原沒有兌現集中供熱擴網1500萬平米的承諾,希望這次能避免重蹈覆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