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的能源結構中高碳的煤炭占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節能減排的必然選擇。中國已明確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下降40%至45%。
“補貼不違反WTO規則。美國擔心中國對太陽能產業的補貼會促成出口優勢,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目前不存在中國用補貼直接影響其他國家的問題。”他說。
2009年至今,中國共投入近100億元人民幣支持了1000多兆瓦的金太陽和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這些項目可實現年發電17億千瓦時,年節約60多萬噸標準煤,年減排170萬噸二氧化碳。
中國計劃進一步擴大示范范圍,力爭2012年后每年國內應用規模不低于1000兆瓦,形成持續穩定、不斷擴大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
最新出臺的補貼政策主要分為補貼廠商和補貼電價兩部分。財政部表示,明后兩年,將繼續支持金太陽和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對關鍵設備按中標協議價格給予50%補貼,其他費用按不同項目類型分別按每瓦4元人民幣和6元人民幣給予定額補貼。
中央財政還將采取集中招標方式選擇關鍵設備供應商,降低光伏發電系統的投資成本。示范項目得到財政補貼后,每瓦投資僅在8元人民幣左右,項目用電價格將降至0.8元人民幣每千瓦時左右,與工商企業用電價格基本持平。
“補貼電價主要改變的是中國的電力生產結構、新能源發電價格過高的狀況,以方便消費者使用,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產業發展并無消極影響。”羅仲偉說。
太陽能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必須經歷一個成本高企的階段。但由于其對節能減排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各國通行的做法是,政府予以補貼,以降低產品價格,從而加大推廣范圍。
“對這種補貼應該區別對待,它不同于鼓勵惡性競爭而采取的補貼手段,不應混為一談。”屠新泉說。
美國和歐盟國家都在補貼新能源產業。去年實行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中,確定了給予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商30%稅收優惠的MITC政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