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周更早的時候,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也表示,環保部將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實施規劃環評等措施,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資源消耗的項目,毫不松懈地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保證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久違的環保風暴
對于公眾來說,很快就將看到久違的“環保風暴”。
在2004至2007年,中國環保部門在宏觀調控中表現活躍,憑借“區域限批”等一系列舉措,贏得了公眾的尊重和信任,并在2008年的政府機構調整中,由“總局”升格為“部”,成為重要的宏觀調控部門。
但此后環保部也開始轉型,“環保風暴”停刮,環保部門開始低調潛行,更多著手于相關的法律、法規、經濟等基礎環保制度建設。
隨后的金融危機使得宏觀經濟政策由緊轉松,從中央到地方,各類投資項目大量上馬,環保部則開辟“綠色通道”,服務于“保增長”的大局。
環保部污防司一位官員表示并沒有放松對項目的環保審批,“2008年11月以來,我們環評審批建設項目365個,總投資14428.7億元,不予批復或暫緩審批建設項目53個,總投資2001.5億元,其中化工石化、鋼鐵和火電行業項目29個,總投資1467.9億元。”
但這位官員也不否認,很多投資項目和產業的監管是由地方各級環保部門負責的,而地方環保部門從屬于地方政府,很難獨立履行監督監管職責。
遼寧省鋼鐵行業專項整治會議上,遼寧省環保廳副廳長趙長富批評下級環保部門監管不力,“不敢管、不想管、不會管”。很多城市的環保部門消極應付,本溪、丹東等市新建的鋼鐵企業都未上報,朝陽市甚至刻意瞞報。
環保部監察局一位官員向記者表示,中央部委此次大舉督察新增投資項目和落后產能,就是擔心地方在執行中央政策時可能出現偏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