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成為新興產業“領頭羊”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研究員王麗表示,只有節能環保技術的進步,才能為我國的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更大的效益。而王玉慶則預言,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已經體現在了國家的規劃之中。在前不久,黨的第十七屆五中全會之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指出我國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而就在國務院規劃的七大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行業成為令人矚目的“領頭羊”,這凸顯了節能環保行業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事實上,我國的節能環保產業在近年來確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同時一些矛盾和問題也日益突出。如節能環保產業究竟包括了哪些行業,有關部委至今暫無明確界定。而節能環保產業涉及領域眾多,主管部門也涉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環保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林業部等部委,卻一直缺乏明確的產業界定和權威的統計標準。各部委的統計口徑都是從自身管轄的范圍出發。對此,全球節能環保網研究中心王利平博士表示,由于主管部門的職能交叉,統計數據和預測結果不一致并不奇怪。而國家發展改革委即將出臺的《規劃》就將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中的這些問題進行全面梳理。
記者了解到,此次《規劃》的起草,是起始于去年全國政協對環保產業的一項專項調研報告。該項關于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報告指出,目前環保產業發展很快,但是與環保要求存在差距,表現在產業結構不合理,規模普遍較小,扶持政策措施不夠完善等問題,為此國家和省級政府可建立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聯席會議制度,擬定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統籌規劃產業的發展。該報告提交相關部門后,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始牽頭制定節能環保產業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介紹《規劃》時,著重談到了對傳統環保產業的三大扶持重點,即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工程,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工程以及清潔生產示范工程的設想。
首先,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將新增污水配套管網建設能力20萬噸,新增污水處理規模9000萬噸,升級改造污水處理規模5000萬噸;新增污泥日處理能力4.7萬噸;新增垃圾填埋日處理能力25萬噸;新增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15萬噸。
其次,國家還將實施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工程。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及重點城市加快燃煤電廠脫硝設施的建設,2001~2015年新增燃煤電廠脫硝設施1.8億千瓦;以湘江流域為重點,開展重金屬污染治理示范試點;加快危險廢物處置和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步伐;加大鉻渣污染的綜合治理力度;繼續實施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工程;加快建設環境監測預警系統。
最后,國家還將支持建設一批清潔生產的示范工程,從源頭和全過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
有關專家表示,《規劃》作為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有力措施。政策的推出有助于推動民間投資,幫助節能環保企業進行多方融資,突破目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融資困難、政策缺失、制度障礙、稅負較高的瓶頸,鼓勵節能環保產業多元化發展。
專家們還認為,隨著節能環保投資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年產值排在前10位的節能環保企業年產值僅在20~30億元之間,而預計在《規劃》的帶動下,到2015年,我國將會誕生一批產值高達125~188億元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