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說明什么?我想跟剛才我們講的共同帶有區別的責任,我們歷史上中國理直氣壯不欠什么帳,但是從現實流量來說,我們已經超出人口份額了,這必須引起我們重視。
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搞低碳,而低碳首先是觀念,剛才提到資源生產力,我們需要不斷降低碳的強度,所以十二五期間碳排放要降低。這個跟發展中國家自主控制,所以我們不會承擔定量減排。但是我們在國內是不是可以搞碳預算和開展碳生物,把這個碳強度換算成國內的比較好控制,日本專家跟我們交流的時候,日本減排沒有目標,雖然簽訂了京都議定書,而且在日本召開了會議,日本這些年不但沒有降,反而有增加。
另外從制度上和政策上要有創新。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報告指出來,為了實現控制到兩度升高的目標,需要有各種手段,其中第一項就是節能,而住房是節能很大的一個問題。建筑節能意義特別大,表面看實際原因是為了減排二氧化碳,實際上也是經濟模式、能源消費、人類生活的一次變革。我們現在對于全國住房的數據應該說還不能很權威,在全世界城市和住房占的能源消耗很大,中國有的說比較高,有的說的低,還沒有一個權威數據,但是我想從建筑材料的生產耗能,像二氧化碳的耗能,建筑工地施工的耗能,裝修的材料耗能,供熱的耗能,空調的耗能,還有隨意拆除一些可用建筑的浪費。剛才香港的老總說,有的時候不能不拆,要提高容積率,或者是一些材料不能再維持了,但是有些房子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我想隨便拆房子應該有權威機構的批準,我覺得應該受到批評。
再有一個雖然我們國家城市化率雖然還不到50%,離城鎮化還不夠,麥肯錫說中國新的民用建筑采用全球標準,這兩項加起來可以大大降低能源需求,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國際上也有不少建筑能源綜合的一些方法、技術,比如說消減能源的需求,用更好的保溫材料、用能耗更高的器具。上海世博會這次圍繞著城市節能技術是最大的亮點之一,這是民航的一個建筑,還有上海LED節能的模式。我曾經到山東濟南去看,現在國家是12側以下,必須熱水器和建筑一體化,省得蓋好房子再改房子。現在山東就做到了一體化,換熱器在靠南的陽臺,在底下有一個水箱,每家都可以自己用陽臺上特殊的換熱器來供熱,成本大約是一戶4000塊錢左右,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我到去年南非開普敦,他們有一個棚戶區改造帶我們去看,就是換熱水器,而所有熱水器產品都來自于中國,就是熱水器是很好的住房改造。當然現在不光有熱水,還有其他光電等等。
還有校園,無錫的江南大學低碳校園,他們用了互聯網等一些技術,現在被教育部評為世界先進水平。所以我們低碳的發展,一定要有規劃,有行動。要有很好的政策。
建筑節能最要緊的是規范,因為建筑在設計的時候就抓好了節能比后面都要強。所以建筑物要不要收稅,要不要實行低碳認證,建筑材料怎么實現既環保又節約,而且是新的材料。清華大學一位院士研究組就說:應該重新利用自然,不要刻意追求人工環境。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觀點。他們還提出了如何考核建筑節能,零能耗當然很好聽,現在有些發展商用這個口號打出來,但是零能耗很難做出來,也不一定符合中國國情,低能耗就不錯。所以堅持科學發展觀,如何走中國特色低碳宜居的道路,是我們目前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國務院前不久公布了決定有七個戰略性新興行業,里面提到了節能環保,也提到了新材料。國家有關部門比如國家發改委提了五個省和八個市要列為試點,杭州也是試點城市之一。無錫要建生態示范區,瑞典也準備在無錫建低碳區等等。住建部還要求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現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國模仿西方節能很成問題。關于碳稅認證的研究,碳稅已經有成果,低碳認證剛開始。杭州從去年開始決定建設低碳城市,應該是走在全國的前面。聯合國環境署在今年登了這么一組照片,大家可以欣賞一下,遠處是中國到處可見的高樓大廈,往前一點就是中國高速公路,中國高速公路現在世界也很矚目,聯合國環境署對這個評價很高,說這個系統是兩千多年來經過歷代改善演化成一體的循環經濟,它的資源利用效率最優化、廢物是減量化,我們現在搞低碳城市,建筑節能應該等待我們去創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