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今年上半年的單位GDP能耗又上升了0.09%,前四年是累計下降15.64%,還剩下半年的時間能完成節能20%的目標嗎?
林而達:第一,我們的目標是“十一五”節能20%左右,如果能夠達到18%就已經是基本達到目標了。第二,前四年完成的還算可以,今年年中國務院已經開會要求各地各部門下決心一定要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將會采取一些嚴厲的措施。我個人覺得達到“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還是比較樂觀的。
我們提出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針對碳排放而言,如果從2005年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能達到下降18%。第二個五年計劃能達到下降16%。第三個五年計劃下降14%,這樣,我們通過三個五年就能達到2020年的碳減排目標。這期間,因為我們的GDP總量還要增大,每個五年的相對減排率逐步下降是正常的。
《21世紀》:誰來協調不同國家之間觀點?現在中國的碳強度減排方案能為國際社會認可?
林而達: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主要還是由締約方大會來做決定。任何決定,哪怕是接受一個重要的科學認識,也是不能超越締約方大會的。國際上的慣例都是這樣的。不可能由某一個超級大國或集團來領導。
我感覺對于中國提出的節能減排方案,國際上有識之士會認為中國采取了實際的行動,與多數人期待的目標一致。發展中國家本來沒有減排義務,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我們是自主的提出了我們的相對減排目標。事實上,發展中的大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經濟體總量比較大,提出這種相對目標是符合實際的,印度提出的也是強度指標。
農業溫室氣體排放 還未有專門數據
《21世紀》:目前工業、農業領域的減排目標還沒有公布,這些領域的碳減排或能源強度怎么樣?
林而達:現在全球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占到總排放14%左右,其中主要是甲烷和氧化亞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國家這個比率可能略高一點。農業需要也可能為溫室氣體減排做貢獻。
農業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全面排放可能還沒有專門的監測,所以還沒有專門的數據。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的統計方法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例如農業能源消費的問題,農業中種植、灌溉和收獲都需要消耗化石燃料。按照過去國際通行的方法,這些排放都統一的算在能源消費當中。使用化肥,飼養動物也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等是可以減少碳當量排放的,這方面的潛力還是很大。
目前看,農業的能源消費要減少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未來十年我國還需增產1000億斤糧食,以滿足人口增加的糧食需要,所以還不可避免要多使用化石燃料。
“十二五”是否將碳或碳當量排放分解到農業領域,即單位生產增加值碳排放下降多少,還不知道。但我認為農業的單位增加值碳減排目標,可以與單位GDP碳減排目標一致。即在全國單位GDP碳減排40%-45%(2020年比2005年)的計劃中,在農業方面可以通過少使用化肥,多利用沼氣,促成單位農業增加值碳當量減少排放40%-45%目標的實現。
《21世紀》:目前農村居住消費的碳排放占總比重越來越大。但具體的農業減排分類不夠清晰,這個問題該怎么辦?
林而達:農業領域的減排,最主要的有兩方面,一是增加農業碳匯,二是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措施都有可以使農業領域的碳當量排放的絕對值下降的潛力。但因為農業的商品用能還不可避免的要增加,因此農業分擔10%GDP的相對減排任務是合適的。
農村建筑用能,做飯用能是算到農業部分還是能源部分,是統計方法的問題。按照國際上的慣例,農業溫室氣體的減排只算化肥的使用和種植水稻等產生的非二氧化碳的排放,沒有計算農業生產之中的能源消費。鄉鎮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也應該算在農業增加值領域。
《21世紀》:種糧食的成本越來越高,農藥化肥價格越來越高。這也算碳排放的增加嗎?
林而達:農藥化肥價格提高,應該能抑制農民使用,為低碳做貢獻,但目前情況并非如此,價格和使用量仍舊在增加。
不過從消耗能源上來說,生產化肥的原料是化石燃料,化肥用得多,碳排放會增加,而且河流、近海的污染也會增加。如果我們能提高化肥使用效率30%,或者說,減少30%化肥的使用量,那就不但減少了相應的氧化亞氮排放,同時還可以減少生產這些化肥的能源消費。另外,目前散戶養豬的越來越少,散戶減少以后,戶用沼氣利用比率就會下降。利用沼氣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