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業務流程的優化還需要組織管理杠桿的支持,比如調整能源組織職能設置,通過設置能源關鍵績效指標及其目標來加強能源績效管理等。
最后也是中國企業迫切需要的,是從根本上改變員工的能源成本意識,例如建立明確的節能理念和責任制,形成可量化的成本意識。
當然,以上能效提升工作的開展,對大多數的傳統高能耗企業而言是一個具有高度挑戰性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企業從意識上根本改變,還需要企業培養所需要的多種組織和業務能力。但我們相信,這是中國傳統高能耗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做到。
前景廣闊
在低碳節能的大趨勢下,一些新興的行業和商業模式以及革命性的新能源方式正應運而生,例如,能源服務、分布式供能、電動汽車、智能電網等新興行業、新能源模式在一些發達國家風生水起。以下我以能源服務為例展開介紹。
能源服務就是通過為用戶提供能源項目建設服務、能源運營服務、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等,幫助用戶節約能源成本,再通過項目效益分成等方式實現盈利。目前,歐洲和北美能源服務的市場規模已達到近600億美元。
中國的能源服務行業剛剛起步,行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瓶頸,比如:缺乏對節能效果進行客觀公正測量評估的標準和行業認證;能源服務公司往往成立時間不長,成功案例和技能的積累不足;用戶對能源服務的概念、模式、節能效果和相應的商業風險等認識不足,對能源管理外包持觀望態度;能源服務融資難度大,同時,以工業客戶為主的客戶群回款能力較弱。
而能源服務市場啟動最大的瓶頸還在于客戶、技術和資本三者之間尚未形成良性結合,一般情況下,客戶不愿意埋單,技術提供商在缺乏客戶埋單保障的情況下不愿投入,資本在沒有中間商擔保的情況下也不愿介入。
如何突破上述瓶頸,特別是通過中間體(即能源服務商)使資本與技術實現很好的對接,為客戶提供最有效的能效提升,資本如何從中獲得必要回報,是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每一個市場都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總之,提升能源效率是中國傳統高能耗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由之路。當然,能效提升和新產業機遇的把握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都需要企業克服一系列內外部的挑戰,經過長期的努力才能實現。
今天,中石油以最高市值登頂世界500強,我們堅信,在未來的10~20年,中國也一定會出現低碳經濟的世界級領軍企業。讓我們為這一目標的實現共同奮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