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梅博士說,對中國來說,金融危機帶來了難得的綠色發展機遇,今年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變化。但是,中國在減排與環保事業方面的挑戰依然很大,還需積極準備,繼續完善以下措施:
首先,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進一步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從過去單純注重項目的環境影響問題,向綜合關注環境健康,環境安全和社會影響轉變。研究制定推動重點產業振興的綠色環保產業升級,為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好務,把好關。
其次,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構建全方位的防空體系。注重產業發展的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結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清潔生產。
第三,進一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作用。最近幾年來,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環境經濟政策的使用,完善市場供求關系,資源希缺程度,成本要素和價格形成機制,積極推動出臺了有關的經濟政策,綜合運用財政稅收等,多種經濟手段,逐步建立企業保護環境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使企業污染治理成本內部化。
第四,發展壯大環保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環保產業是加大防治污染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支撐產業。我們正在采取有效的手段,推進環保產業的全面升級。積極發展環保設備的制造業,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促進環保產業成為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興支柱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周博士說,中國和瑞典的環保市場具有互補性。歡迎瑞典的企業家進入中國巨大的環保市場。
第五,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和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周博士說,中國也非常重視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動的環境保護新格局。強化政府責任,明確企業是污染防治的主體并積極鼓勵和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探索建立生態補償和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等制度。另外,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解決全球環境問題方面,采取了積極的行動,積極主動履行國際環境公約,大力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周博士最后說,中瑞環保合作廣泛,雙方在水污染,大氣污染,生物多樣性保護,化學品管理,有害廢棄物處理,環境管理,環保產業與技術等領域正在開展全方位的深入合作。目前,合作項目進展順利。 陳雪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