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愛知世博:每組垃圾桶2名專員
據參觀過愛知世博會的游客介紹,給他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那些高科技展品,而是世博園區處處可見的垃圾處理,以及為此服務的文化習慣。愛知世博會提出“不讓一點兒垃圾走出會場”的口號。以3R———減少(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理念作為世博會舉辦的原則和精神。
在愛知世博會世博園中,餐飲用水和污水通過高濃度臭氧凈化成為中水,用來沖廁和灌溉植物。會場內的餐廳全部使用有機餐具,使用后能在短時間內用微生物加水分解。所有生活垃圾都被有效利用,轉化成燃料或燃料電池供世博會現場能源之需,實現循環利用。垃圾處理本身成為主辦方演繹世博會主題“自然的睿智”一個有機部分。
愛知世博會的垃圾桶也極具特色,桶壁透明可視,靠近可看清里面盛放的垃圾。
此外,每組垃圾桶有兩名專管人員,他們協助人們把吃剩的食物倒入桶內,再把塑料碗和筷子分別扔進兩個桶。盡管非常煩瑣,但游客在管理人員認真負責的幫助下都能積極配合。
■專家視角
環保專家:垃圾分類標識不顯眼
“園區內雖然擺放垃圾分類桶,但是標識并不顯眼!”同濟大學建筑節能與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龍惟定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昨日他在園內參觀時也注意到,游客扔垃圾時基本都未進行分類。
龍惟定說,垃圾分類是一個老話題,但十分重要,因為它是決定能否進行垃圾合理處理和回收利用的前提。這也是國內城市發展過程中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我們提了很多年,很多居民小區也有推行,但到最后又混到一起去了!這是一個社會系統問題。”龍惟定認為,這涉及到整個社會習慣的改變。他建議多做宣傳,同時要多采取一些鼓勵措施。“還要做好配套服務,把標識做得更清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