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成本
成本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成本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成本管理的作用就是減少和壓縮這兩部分的費用。
一個項目完工后會產生大量的廢線。一是留線過長: 為了連接設備,穿線時兩端都要留一段線有時會長出10多米,應規定留線的長度并經常檢查提醒。二是每一箱/盤線纜到最后都會產生一段余線,例如網線一箱305米,一般信息點到配線架的距離都大于40米,余線長度小于40米時即為廢線。其他線纜也同樣。為了做到物盡其用,降低成本,應根據樣板施工數據,計算出每條線的長度,將不同長度搭配在同一箱,以降低廢線長度,減少使用的總箱數。
對物資的進場、入庫、出庫、退庫、使用狀態有詳細的記錄,減少物資的損壞、丟失、遺忘和浪費,保障工程正常進行,避免物資積壓。例如某項目設計使用50/125的多模光纖,到貨為62.5/125的多模光纖,施工中發現錯了,只好抽出來穿新的光纖,廢時又廢料。每周應進行盤庫,匯報庫存量。
對已施工完的管、線、設備等加強巡視,要求工人養成隨時隨地查看的習慣。防止成品被偷盜或損壞,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和修復。愛護其他單位的成品,避免施工中的意外損壞行為,造成賠償他人損失。不許隨便拆卸其他單位的成品。
智能建筑實施的四大特點
智能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工期長、變化多、技術要求高、協作單位多等特點,施工和管理時要注意協調,統籌安排才能保證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
1. 工期長
“工期長”是指由于智能建筑的開工與整個建筑工程同步或稍微滯后,完工略晚于建筑工程。一個中型建筑工程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大型建筑工程需要的時間會長達數年。
2. 變化多
“變化多”是指來自自身和外部的不確定因素。智能建筑與很多項目相關,如房間結構變化、天花板布局變動、其他項目設備的增減、家具位置的移動、用戶需求等,都會帶來智能建筑的變化。設備停產及升級、數量增加后設備能力問題、設計上的漏洞等也會使項目發生變化。
3. 技術要求高
智能建筑以IT技術、電子技術為主,包括十幾個系統和子系統。每個系統分屬不同的行業都有專用技術,涉及不同的生產廠家及產品,新的技術和產品層出不窮。
4. 協作單位多
智能建筑在實施中會與許多單位協作,包括分包公司、施工隊、設備和材料的供應商以及總包方、土建、安裝、精裝、外墻的承包方及施工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