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蒙古特許權招標
在太陽能熱發電的熱潮中,中國業界也不甘落后。
2009年10月,“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首批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華電集團、皇明太陽能、保定天威、金晶集團、西安航空動力[30.38 -0.13%]集團、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清華陽光、上海交大等30家企業和研究所。該聯盟的首屆理事長為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王志峰研究員。
該聯盟計劃在“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間,爭取在中國西部建設[33.23 1.31%]1000兆瓦級規模的太陽能熱發電站。
2009年12月,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作為第一承擔單位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即“973計劃”)“高效規模化太陽能熱發電的基礎研究”項目正式啟動。項目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他們將對太陽能熱發電關鍵系統部件和材料進行攻關,也要爭取建立不同規模的塔式電站、槽式電站和碟式電站。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間,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已經在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即“863計劃”)支持下,于北京八達嶺開始建設1兆瓦的太陽能塔式熱發電實驗項目。
即將于今年五六月間在內蒙古公開招標的50兆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電站,則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熱發電。根據內蒙古當地相關部門的估算,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人民幣。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發電1.2億度,分別實現產值1.8億元和稅收1530萬元。
“這一項目將引起中國整個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的覺醒。”4月12日,在蘇州舉辦的西交利物浦大學中英電力與能源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志峰透露。
早在三年前,該項目就作為全國示范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下達的《關于同意內蒙古自治區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隨后,德國太陽千年公司(下稱太陽千年)與內蒙古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內蒙古綠能新能源)共同建立了內蒙古施德普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施德普太陽能),專門從事中國首個太陽能槽式熱發電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工作。
根據2009年2月內蒙古水利廳批復的該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料,項目位于鄂爾多斯[13.94 0.14%]杭錦旗巴拉貢鎮境內,占地一百多公頃。
太陽千年駐北京首席代表周立新透露,該項目最初規劃年總發電量為1.2億度,如果含稅上網電價達到每度電2.26元,當資本金內部收益率達到8.86%時,資本金投資回收期接近16年,而項目可以運行25年。
太陽千年與內蒙古綠能新能源原本決定,共同投資建設這個項目。其中,中方控股75%,但鑒于此前光伏上網電價風波等原因,國家能源局計劃對這個項目建設運營實施特許權招標。這讓太陽千年不得不赴京與各大電力公司商談,為即將到來的招標做準備。
施德普太陽能項目經理楊金鳳表示,當初成立合資公司時,太陽千年打算自己融資,但根據中國的相關規定,外資投資電力的比例不能超過25%,太陽千年就在國內找了合作伙伴。
她對本刊記者說,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后端發電和普通火電一樣,前端的設計完全是德國的技術,“涉及外方技術和地方設計院的銜接問題,進展沒有想象中那么快。這在中國是首例,沒有什么可以參考。”
2009年3月的敦煌光伏發電項目招標,更給了這個項目沉重一擊。“在那之前,光伏項目電價一直是(每度電)4元左右,包括上海和鄂爾多斯的項目,我們電價只是一半,有優勢。但敦煌的項目招標出了1.09元的電價,對我們是致命的打擊。”楊金鳳說。
1.09元的電價讓業內一片嘩然——盡管很多人認為這個價格就是賠本賺吆喝。無論如何,這個局面讓中國政府在2.2元的光熱發電項目面前變得猶豫。
楊金鳳透露,這次光熱發電項目招標電價因素所占的比重也要占60%。這意味著,和敦煌光伏發電項目一樣,招標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價低者得。
據本刊記者了解,該項目的招標也將由主持敦煌項目招標的中設國際招標公司負責。為了盡可能拿下這個項目,施德普太陽能相繼走訪幾大發電集團,希望進行合作。這些發電集團雖然表示出很大興趣,但仍在觀望。
目前,國家能源局已經認可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報告,惟一不確定的就是電價。這個具有示范意義的項目,究竟留給經驗相對豐富、每度電報價超過2元的德國企業,還是由報價可能較低的中國企業來完成,仍然是未知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