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科技創新
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并沒有因此大幅度減少研發投入。國會公布的《2009年美國復蘇和再投資法案》的草案包含增加133億美元科技投入,其中研究和開發99億美元,研究和開發設施設備34億美元。這筆支出將主要流向美國競爭力計劃重點支持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和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三個機構和國立健康研究院。這三個機構增加的經費主要用于研究和開發,兌現奧巴馬在總統競選中承諾實施美國競爭力計劃,在七到10年內使這三個機構物質科學和工程經費翻番的目標。
美國對具有國家戰略價值的新興產業投入了巨資,借助稅收補貼等手段,利用杠桿效應撬動社會資本在這些領域的投資。美國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設立民用空間項目計劃,組建公私合營企業。
探索清潔煤技術的商業化模式,鼓勵私人投資進入寬帶服務領域等,意在推動民間參與科技開發和利用,以保持美國的創新活力和經濟增長。
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在美國,中小企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約占企業總數的99.7%,占所有企業收入的40%,在整個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美國政府把中小企業作為再工業化的主要載體之一,對中小企業寄予厚望。2009年3月,奧巴馬宣布計劃從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中劃撥部分款項(約7.3億美元)解決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2009年10月,奧巴馬宣布一項支持小企業發展新計劃,以幫 助 小 企 業 渡 過 信 貸 緊 縮 難 關 。2009年12月,奧巴馬政府計劃將7000億美元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剩余資金用于扶持小企業,旨在遏制失業率高企帶來的政治和經濟不良后果;還準備要求國會對問題資產救助計劃進行修正,放寬將施加給小企業貸款機構的薪資限制及其他限制。美國政府還多次敦促美國銀行為那些有可能增加就業機會的小企業提供更多貸款。
將對中國工業化產生影響
目前,中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的中后期,制造業是中國高速成長的動力引擎。然而,中國制造業的總體水平并不高,表現為:經濟創造力較低,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加值率約為美國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國的5.56%;附加值不高,仍處于世界制造業產業鏈的中下游,出口的產品大多數是技術含量較低、單價較低、附加值較低的“三低”產品,大量進口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價格的“三高”產品。
美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將對中國的工業化產生巨大的影響。一方面,兩國將產生更多的競爭,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將從制造業的現代化、高級化和清潔化中尋找“再工業化”的出路,這意味著美國將在競爭規則和國際貿易規則上做文章,使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劇。另一方面,美國目前仍擁有世界最高技能的勞動力和先進的裝備,是世界上制造業最發達和先進制造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發展先進制造業容易受到美國的技術封鎖。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必須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加快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加大新興產業的投入,提高先進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應對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帶來的挑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