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樣的走不了,在污染也到不了別處。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三寶窯子村常年遭受塵土的侵襲呢?
村民:附近這些煤礦、煤廠也挺多,刮風的時候,黑顏色的東西就過來了。
村民們告訴記者,在他們看來,污染的罪魁禍首就是附近的幾座大型露天煤礦。而最近的一個露天煤礦距離他們村莊不到兩公里。記者決定去距離村莊最近的那家煤礦去看一看。一路上我們看到,路上行駛的都是重型的大卡車,車輪揚起的巨大灰塵,幾乎將記者乘坐的車淹沒。大約十分鐘后,記者來到了煤礦的挖掘區。
記者:我現在是在一座露天煤礦背后的山坡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因為沒有植被的保護,這里的山體已經完全沙化。
記者在看到,這個大型露天煤礦,足足有幾十米深。采掘區內的環形公路上,拉煤車、拉土車川流不息,每輛車的后邊,都是煙塵滾滾。忙碌的采掘區上空,整個都被塵土籠罩。在采掘區四周,被破壞的山體上幾乎見不到任何植被。而煤層上面的土,被大卡車拉到了礦區一側的山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土壩,除了靠近礦區路口的一側有遮蓋外,這個土質疏松的巨型土壩,也完全裸露在外面。
白永拴村民:一刮東風,東北風,它那個地方沒植被了,大面積開采把這個植被破壞了,這就黃沙多,煤塵也多了。
白永拴告訴記者,那個巨大的土壩截斷了以前的古河道,形成一個很大的堰塞湖,他們村的幾百畝土地都被淹在了水里。
白永拴:防水的防水了,水漫的種不上了,350來畝地純粹今年不能種了。
白永拴說,讓他和其他村民更擔心的是,露天礦挖出來的土壩,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將來很可能讓他們遭災。
白永拴:我們整個在危險區域,在溝里頭。把河道塞住,整個影響我們的生活,真正到那個時候,山洪爆發的時候人都夠嗆。
白永拴告訴記者,盡管他們多次向政府部門反映,但都沒有最終的結果,看著生態一步步惡化、灰塵天氣一天天嚴重,他們也感到很無奈。
白永拴:現在只好等待,等待著上頭怎么解決、怎么處理?
記者:這是一條通往露天煤礦的公路,我們可以看到,這路兩邊的護坡,已經被煤塵染成了黑色。而公路的兩旁也全是煤灰。
盡管現在是出煤的淡季,但是馬路上來來往往最多的依然是運煤車輛。記者發現,只要是通往礦區的公路,道路兩旁都淤積著厚厚的煤灰,車輛駛過,就會騰起陣陣黑煙。
記者:你們這兒的煤灰怎么這么大呀?
學生:我們這兒有煤礦。
記者:你們天天這樣去上學,不覺得臟嗎?
學生:沒辦法呀,沒有辦法,將就吧。
這是準格爾旗南縣城邊一條公里,往前8公里,就是另一個大型露天煤礦。道路的旁邊是一個名叫東辰的生活小區。
居民:窗戶都關著,不敢開,你開一點窗戶,就是挺多的灰塵、還有就是黑的煤灰。
這位居民告訴記者,在離小區不到一公里有一個存煤廠,再往前就是一個大型的露天煤礦,而且小區的對面就是一個大型火力發電廠。這附近成為了煤塵污染的重災區。
居民:這幾年盡得病,那幾年沒這幾年病多,灰塵太重了。你像這兒一點風吹來,一會鼻子里盡是黑的。
這位居民告訴記者,他是從礦區附近的農村出來城市打工的,他沒想到這邊的空氣也好不到哪兒去。
務工者:村里面種東西種不成,出來就是打工。種地,露天礦那個污染太大,種了也白種。
記者:主要是什么污染呢?
務工者:主要是露天礦,一刮風盡污染。還有這煤場,電石廠。就是那邊有個煤場,一刮風,整個這邊就是黑的。
面對這樣的環境,當地政府又采取了什么對策呢?前面我們看到,專家在3月份襲擊大半個中國的沙塵暴中,發現了大量煤灰。而這些煤灰的重要來源之一,內蒙古準格爾旗當地的生態環境更讓人不容樂觀。大量的煤礦、選煤廠、電廠,制造著煤塵污染。當地政府有沒有防治對策,讓老百姓能多看到藍天呢?
這是3月31號的準格爾旗縣城,整個城區都籠罩在灰蒙蒙之中。最醒目的莫過于這些冒著白煙的電廠煙囪,還有光禿禿等待下一步開發和正開始開發的土地。
居民們告訴記者,僅僅是在縣城這片區域就最少有3個大型電廠,但這里更多的還是煤礦。
居民:風要是刮完,沿著窗臺就是一層。
記者:全是一層。
居民:農村更厲害,咱們這城市還好一點,這窗戶閉著還好一點,農村的平房里,那簡直這車放著,簡直就成灰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