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贊賞中國及時提供上游水文信息
一些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有關專家表示,旱災是由氣候異常引起的,他們對中國及時提供湄公河上游水文信息表示贊賞,呼吁本國政府與中國合作抗旱。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長素威、湄公河委員會主席博德等在接受采訪時均指出,從氣象角度來說,作為一個區域整體,中國西南省份和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均受旱災影響,中國與有關各方的信息交流大大有利于抗旱工作。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越南氣候變化問題政策顧問內夫杰說,去年冬天以來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遭遇多年不遇的干旱,這主要由厄爾尼諾現象導致,而不是像某些媒體報道的因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電項目所致。
柬埔寨國家湄公河委員會秘書長比敦說,從技術角度講,電站水壩可有效調節河水流量,還能使旱季水流量增加。
此外,越南水文氣象和環境研究院以及越南自然資源與環境部近來也對媒體表示,今年的干旱主要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據泰國媒體報道,中國已邀請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參觀瀾滄江上的景洪大壩。泰國水利局負責人欽那瓦稱,“這很可能成為湄公河下游區域國家和中國對河流實行更為有效的合作管理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背景)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國,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瀾滄江—湄公河在中國境內稱瀾滄江,流出中國國境后被稱為湄公河,干流全長約4880公里,是亞洲唯一的一江連六國的國際河流,被譽為“東方多瑙河”。
瀾滄江—湄公河在中國境內河段長2130公里,中緬界河31公里,老緬界河234公里,老泰界河976公里,老撾內河777公里,柬埔寨內河502公里,越南內河230公里,流域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
瀾滄江—湄公河干流總落差5167米,是我國云南和東南亞的能源寶庫。流域內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航運、灌溉、發電等資源。此外,瀾滄江—湄公河從河源到河口,還涵蓋了除沙漠以外的所有地表類型,包括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4個氣候帶,流域內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極為豐富。
瀾滄江—湄公河豐富的水資源是次區域各國的寶貴財富。盡管瀾滄江段約占干流全長的44%,但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占湄公河年均徑流總量的13.5%,湄公河干流水量有86.5%來自中國境外的各支流。
(據新華社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