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試點對象:產業園區
方法:打造國家級的“低碳經濟”示范區
市政協委員魏建認為,上海“臨空園區”的功能定位和業已形成的產業格局,具備了發展“低碳經濟”的良好條件。建議“臨空園區”從“循環經濟”試點著手,與產業結構調整同步,有計劃地開展室內照明燈具更新、推廣建筑節能新技術,并在室外燈光、電子指示牌等配套設施上積極采用節能產品,重點選擇若干典型樓宇進行節能改造,使其產生“示范效應”并從中獲取經驗;在新啟動的商業項目中,全面采用節能產品和新技術;引導上海企事業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節能技術改造,加速淘汰白熾燈;進而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級的“低碳經濟”示范區,在搶占“低碳經濟”發展戰略高度的同時,使之成為上海“十二五”期間和未來大規模經濟轉型的試驗地和示范區。
魏建建議,沿著示范區的發展路徑,進一步探索上海低碳產業的發展模式。在產業引導基金中設立新能源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重點在新能源汽車、非晶合金變壓器等方面,培育新的綠色產業集群。
“低碳”試點對象:上班一族
方法:讓上班族“樂活”一把
“樂活族”的生活方式,即“健康、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如今這一概念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他們吃綠色有機食品,穿天然棉麻衣物,使用二手物品,騎自行車或步行,選擇生態旅游,注重個人成長,支持環保,充滿活力——據統計,美國每4人中有1人是“樂活族”,歐洲的比例約是1/3。
這個比例如果出現在上海的白領中間,勢必會產生一連串的綠色效應。市政協委員常清簡單地計算了下,一個上海的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方米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高達2611噸,在中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7噸。如何讓上海廣大白領認識到自身生活方式的“奢侈、落伍與不文明”,并心甘情愿地加入到風行歐美的“樂活族”中去?
常清建議,形成“低碳白領公約”,有關部門參照國外成功經驗,以切實的行動在全市范圍內確立“低碳白領公約”,構建“低碳白領聯盟”,鼓勵并引導城市白領們去超市買菜時先挑綠色有機食品,并帶上環保袋;去逛商場買衣服,多選些棉麻織物;去飯店吃飯時,自帶筷子與手帕;走親訪友時讓自備車休息一下,騎上自行車或是步行,或坐公交“低碳”出行等等。
常清認為,“樂活”并不遙遠,它就在白領的身邊、手中、腳下,需要注意的只是一點——節制。對生活欲望的節制,對心理欲望的節制。為此,政府可以將節制變成一種美德,變成一種公約,變成一種觸手可得,抬眼能見的城市文化與生活方式,同時也要從自身做起,從龐大的公務員群體做起,做到公車少用、公宴少開、大事從簡、小事用手,由公務員率先垂范,加入“樂活家庭”。
“低碳”試驗區對象:企業
方法:建立世博碳捐贈機制
世博碳捐贈機制,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碳捐贈平臺系統,是由企業將碳減排量捐贈給世博會,以達到世博期間的碳平衡。
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建筑、材料、交通等二氧化碳計量法則,通過企業或機構提出的碳測量方法學,來測算企業某一段時期的碳減排量。其次,通過權威的環境監測、科研部門進行審核,并經過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最后確認這個捐贈行為有效。
提出世博會碳捐贈這個設想的是市政協委員黃建之,他同時也是上海世博局的副局長。在他的預想方案里,碳捐贈系統平臺包括碳捐贈獲益方、碳指標核證方、碳指標計算注冊方以及碳捐贈組織方。具體捐贈流程為,企業簽署世博定向碳捐贈意向書;企業在出售“低碳”產品的同時,要求“低碳”產品的客戶簽署未來三年世博定向碳捐贈協議;購買“低碳”產品的客戶在零碳世博的網上系統登記自己的購買信息和產品型號;根據各行業確立的方法學計算出購買“低碳”產品的客戶未來三年的碳捐贈數量;網上平臺系統向購買“低碳”產品的客戶自動出示碳的捐贈證明;碳捐贈事宜審核批準。黃建之認為,企業為了“社會責任”在世博會上捐贈碳減排量意義深遠,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更能促進世界的和諧與進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