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績望梅止渴?
雖然前景可觀,但是新能源客車安凱客車短時期內帶來業(yè)績的大幅提升,仍不現實。
根據湘財證券的調研,安凱客車2009年交付的新能源客車在60臺左右。“與傳統(tǒng)客車相比,新能源客車成本較高,其中,全承載車身的成本在60 萬左右,電機與電控系統(tǒng)成本大概為50-60萬,銷售毛利率與高檔傳統(tǒng)客車產品相當,在15%左右。”
而目前安凱客車有兩條生產線,年產能可以達到1000臺。“就目前我了解的,只有我們是專門的新能源客車的生產線,別的都是混線生產。”徐迎春向記者表示。“我們預計,待明年公司與上海雷博的合資公司正式運營后,相關產品的毛利水平有望提升。”
2009年4月,安凱客車與瑞華集團上海雷博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雷博)簽署協(xié)議,計劃在合肥建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
新的合資公司注冊資金為8000萬元,安凱客車現金出資4400萬元,占合資公司的股權比例為55%,上海雷博占45%的股權。新成立的合資公司組裝生產純電動汽車產品,以及研究開發(fā)的混合動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車產品。
而根據安凱客車的規(guī)劃,到2012年,其新能源客車的年產能,將達到3000臺。這一產能規(guī)模,將能占到安凱客車全部產能的15%-20%左右。
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
“安凱客車的主要目標是城市公交系統(tǒng)。但城市公交現在大部分資金來源于地方財政,手上并沒有太多的資金去采購價格昂貴的新能源客車。”上述安凱客車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此外,由于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以及使用狀態(tài)下的數據仍然存在觀望情緒,地方公交系統(tǒng)購買的積極性并不強烈。
“對于新能源客車的進一步市場化普及,我們希望一方面是財政補貼能夠及時到位,另一方面則是產品質量的一致性上能夠得到提高。”上述安凱客車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相對于安凱客車,也已經深耕新能源客車的北汽福田,似乎是一強勁對手。
2010年2月5日,北汽福田與北京公交集團簽訂2010年新能源客車采購協(xié)議,北京公交集團將采購北汽福田300臺歐V客車。
覬覦零部件的產業(yè)集群效應
隨著皖江城市帶的規(guī)劃出爐,安凱客車也開始綢繆其如何利用這一區(qū)域振興政策。
“我們認為皖江城市帶的規(guī)劃,從三個方面構成對安凱客車的利好。一是隨著承接產業(yè)轉移的進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公交產品的購買力,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釋放。”徐迎春向記者表示。
其次,則是公路客運會有快速發(fā)展,帶來市場的擴大。
而更為安凱客車看重的,則是產業(yè)轉移有望帶來汽車零部件的產業(yè)集群效應。
“整車廠商是資源整合型企業(yè),一輛客車大約有2萬個零部件,其中絕大部分需要自購。很多核心的零部件,比如發(fā)動機、變速箱等,都不是在合肥當地,所以一下雪,我們需要的零部件運不進來,生產線就要停滯。”徐迎春向記者表示。
湘財證券在其報告中表示,安凱客車的客車產銷規(guī)模僅次于“一通三龍”(即宇通集團蘇州金龍、廈門金龍、廈門金旅),“但與行業(yè)龍頭相比,存在著成本水平較高、盈利能力不強等問題。”
這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其零部件配套企業(yè)大多在外地,采購成本較高。
湘財證券表示,公司把降低成本作為明年的工作重點,具體措施可能包括:吸引配套廠商在合肥設廠,構建產業(yè)集群,以降低外購零部件成本;提高零部件的自制比例,進行座椅等部件的生產;進一步推進本部與江淮客車采購平臺的整合,擴大采購規(guī)模,提高議價能力;進行銷售渠道的整合與模式的創(chuàng)新,降低銷售費用。
相對于目前的業(yè)績,安凱客車的股價卻有些高處不勝寒。
2009年3季報顯示,2009年1-9 月,安凱客車實現營業(yè)收入13.41億元,同比下降18.79%;營業(yè)利潤-190 萬元,去年同期為404萬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78萬元,同比增長42.69%;攤薄每股收益0.022元。
而根據天相投顧的預測,安凱客車2009-2011年EPS分別為0.07元、0.09元、0.10元,對應3月5日的收盤價13.65元,其應動態(tài)PE超過百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