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節水規劃大綱》提出,未來15年內,通過各項開源節流措施的實施,推動政府以及社界各界共同構建節水型社會。預計澳門到2025年,可減少國內原水取水量2,270萬立方米,節水率為18%,約相當于2008年原水取水總量的30%。同時提出,由政府帶動社會普及節水器具,政府部門將于2020年全面普及使用節水器具、政府資助機構則在2025年全面普及;居民生活以及商業范疇的節水器具普及率均于2025年達到90%。另一方面,政府將采取措施加快更新管齡較高及質量較差的供水管道,降低漏損率。對比世界各地的有關數據,供水管網的漏損率普遍介乎20%-30%之間,而澳門在2008年的供水管網漏損率為13.03%,相對臨近地區尚可接受,節水大綱則希望漏損率能夠降低到10%以下。
在開源措施方面,節水大綱中提出逐步在路凼城區和聯生工業區的污水處理廠,增建再生水和新生水的制造設備,主要用作路凼新區和橫琴澳門大學新校區的市政用水。同時拓展雨水利用,建立山體雨水收集系統,并將開展開發利用南灣湖和西灣湖作為淡水儲水湖的可行性研究,以增加供水庫容。
對于海水利用,黃穗文認為,澳門處于珠江口西邊,基于自身地理環境限制,海水水質條件較差,處理成本很高,所以海水的利用要往后推,等技術比較成熟,或者現在開源措施達不到效率時再考慮,目前主要定位在研究和試驗使用階段。
在節流方面,具體進行的工作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宣傳教育,以增強市民的節水意識,比如開展校園節水計劃,到不同的居民區進行展覽和演示,向居民介紹節水的方法,同時推廣節水器具。在節水器具方面目前市民認識度不高,黃穗文希望,能多一點供應商,引來更多更有效的節水龍頭、節水馬桶等,供人們選擇。
節水方面,澳門還計劃采用經濟措施,引入新的水價機制。在澳門,目前執行的是傳統的單一水價,居民、商戶及其他所有行業都是同一水價,澳門港務局正在跟研究單位一起研討,將來可能實行具有節水效果的水價機制。主要是在保障一般居民用水權基礎上,適量提高一些大用水戶如服務行業的酒店業或者桑拿娛樂業的水費,多用多付,推動其節水。黃穗文說,在推行水價機制改革以前,要做很多工作,取得一般市民的認同,然后才推出,否則會受到輿論的反對和壓力。
讓人深有感觸的是,澳門的節水工作真得做到了實處。作為節水工作小組成員之一的澳門自來水公司,與政府方面也有高度共識。
那么,政府號召節水對自來水公司來說,難道不會有經濟損失嗎?
對于此疑問,澳門自來水公司執行董事范曉軍回答說,自來水公司大力支持節水,做了很多工作。節水措施可能導致用水量降低,自來水公司利益受損,坦白來講,誰都不愿意自己收入降低,這很正常。但是環保和節能減排是大勢所趨,不管是人或企業,都要去順應這個潮流,被動、消極抵抗,被淘汰是遲早的事情,不如積極主動參與,找方法,把問題解決。節水肯定對水量有影響,這方面的收入會受限制,那么,自來水公司也可以開源,參與到節水工作中,促成節水器具、技術方面的開放。澳門政府也的確在這方面給了自來水公司出路,比如在項目續約時的新合約中,放開了再生水和海水淡化的限制,使自來水公司也有機會參與其中。
澳門目前每日人均用水一直保持在160公升/左右,范曉軍認為,節水是有限度的,要保障一定的生活品質,人肯定要用水的,節約用水的量是有一個極限的。如果節水真的使自來水公司收益受影響了,那要拿出證據的,該調水價就要調,但是水價調整,人們用水又會少一點。水價和水量有一個平衡點,在某一個水平上,用量就下不去了,自來水公司也有利益保障,達到這種狀態之后,政府就好管理。在這種狀態下要想節水,除非進行硬件的置換,比如節水器具的普及等。
黃穗文也表示,自來水公司比較容易參與再生水利用工作。雖然再生水供給是另外一套管網系統,但是,一些管理辦法和自來水管理可能大同小異。在這方面,水公司有自己的發展潛力,可以用上他們的管理技術。所以在新合同里,為自來水公司留了空間,他們將來的業務不光在自來水,也能參與再生水的業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