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后,敢為天下先的珠三角民企老板厭舊貪新,紛紛拋棄陶瓷、紡織、有色金屬等傳統行業,迷戀上光伏、風能、電子信息等低碳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珠三角民企投資低碳產業的資金已超百億元,投資額首次超過傳統產業。省經信委有關人士認為,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潮下,珠三角民企又一次走在市場前面,成為廣東低碳經濟的“先鋒”力量。
昨天,廣東昭信集團董事長梁鳳儀一見到記者就高興地說,他們自主研制的半導體照明芯片設備即將投產。梁鳳儀曾是佛山有名的鞋業大王,金融危機一來,一雙鞋賺不到一元錢。一氣之下,梁鳳儀把鞋廠關了,改行搞LED照明。沒想到,一年賺了幾千萬,成了LED大王。
記者走馬珠三角發現,像梁鳳儀這樣“厭舊貪新”的民企老板不勝枚舉。佛山南莊陶瓷第一人關潤堯一年之內關閉屬下11家陶瓷廠,發展全省最大的環保商品城;南海“塑料罐大王”羅意自急流勇退,轉行當了風力發電的“行業干將”;東莞“機電大王”沈劍山搖身一變,成了當地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商。
這些昔日“洗腳上田”的農民企業家,談起低碳產業滔滔不絕。他們最青睞的是半導體照明、OLED、太陽能等行業,僅佛山,規模以上光電企業超過250家,總產值200多億元。
投資低碳產業,珠三角民企老板毫不手軟,項目動輒過億元,如三水的薄膜太陽能項目,總投資達50億元;順德的彩虹OLED項目,前期投入就達5000萬元。
在民企的沖鋒陷陣下,廣東低碳產業迅猛發展。粗略估算,目前廣東低碳產業總產值約6600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9%;工業增加值1250億元,占全省的8.2%。
最近,省經信委制定了一份《廣東省新興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把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四大低碳新興領域作為產業結構升級的突破點。
省經信委一位負責人說,預計未來5到10年,低碳新興產業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成為廣東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