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推動工業化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道路上,煤炭工業為經濟增長提供能源支持,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但如今,煤炭基地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和污染排放讓許多城市籠罩于霧霾中,煤炭企業往往和污染“相連”。作為一個以煤炭開采為主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冀中能源對清潔能源的追求由來已久,把為社會提供清潔能源作為企業的重要使命。按照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要求,創新發展模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循環經濟發展道路,通過推廣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延伸產業鏈,致力于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潔凈煤、電等清潔能源。
冀中能源董事長王社平說,如果把改革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綜合成一個完整的甲子年來做全局分析的話,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是機遇年——發展年,后三十年就是生態年、低碳年、環保年,中國有句老話叫爭先恐后,在時代潮流面前沒有人想落后,尤其世界五百強的大公司,競爭將會是全方位的,都會以各種方式向世界證明自己是綠色的,是環保的,是低碳的,是生態的,在這支浩浩蕩蕩漾的“轉綠”大行動中,冀中能源只不過是走得超前了一些,行動的早幾年而已,有些做得比較成功,有些正在探索、思考和試驗。說到綠色開采不能不提到煤炭企業所經常說到的綠色礦山建設。可是冀中能源用的并不是這個詞。在采訪過程中,王社平董事長多次提到“生態礦山”,他指的是將礦山的人文環境、生態環境、資源環境和技術經濟環境相互聯系起來,對采礦活動提升改造,構建科學、生態、環保的礦山工業系統,以最小的生態擾動獲取最大資源和經濟效益,并在采礦活動結束后通過最小的末端治理,使礦山工程與生態環境融為一體。
生態礦山建設就是把煤礦建設和開采過程中,對環境、土地、地下水等資源帶來的破壞和影響,用現代技術手段加以抑制和消除,不僅在煤礦開采過程中不對周圍的生態造成負面影響,而且對周圍環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善,更符合生態發展的需要。其最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煤礦開采結束后,仍然沒有對周圍生態環境形成影響,還一片更好的山河。
冀中能源集團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科技興企,重視環境保護,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回報社會。特別是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堅持不以犧牲環境作為經濟增長的代價,做強做大的同時,積極研究解決煤炭傳統開采方式引起的地表塌陷和“三廢”排放問題。通過采取措施,充分挖掘潛能,努力實現減量化,使煤炭開采中各種伴生物、污染源變廢為寶,進而成為一種新的資源,構建起了一種生態礦山開發新模式。這種全新的理念和模式,站到了全國生態礦山開發建設的前沿,將引領煤炭行業實現產業升級,產生一次生態礦山建設的重大變革,推進礦山企業的科學發展、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