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委員所提制定“全國公共場所禁煙法”的建議,13日被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列為今年的重點調研題目。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參事馬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兩會期間,各界對禁煙立法呼吁非常強烈。在討論中,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所有委員對制定“全國公共場所禁煙法”的態度比較一致。“盡早制定這部法律,不僅是民族文明的象征,更關乎億萬公眾的生命健康權益。”
她說,煙草業是納稅大戶,但經濟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再加上中國經濟逐漸走出金融危機困境,能夠承擔控煙對財政稅收帶來的壓力,因此討論立法時機比較成熟,不能再久拖不決。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吸煙人數達3.5億,而遭受被動吸煙危害的人數更高達5.4億,每年約有100萬人因為吸煙導致的疾病死亡。
作為《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第77個締約方,中國必須于2011年1月在公眾場所禁煙,并全面禁止煙草廣告。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金大鵬說:“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必須善意履約。”
但是,中國至今尚未按照《公約》精神出臺一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全國性立法,有關控煙條文僅散見于鐵路、民航等行業法規或地方法規中。全國337個大中型城市中,僅有不到一半的城市頒布了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
民間控煙機構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宜群教授說,由于缺乏中央立法的參照依據,現有的地方公共場所禁煙立法內容限定模糊,禁煙范圍有限,執法主體不明,懲罰措施威懾性不夠,可操作性不強,無法系統有效地推進控煙。
馬力說,制定《全國公共場所禁煙法》過程中必須解決這些不足。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自覺控煙、保護健康的氛圍。
令人鼓舞的是,各界人士多年呼吁的控煙建議開始得到官方積極回應。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陳竺說,公共場所控煙的做法很好,煙草行業政企分開的改革是“大方向”。5日,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也表示,相信兩會以后中國的控煙“一定會有一個大躍進”。
代表委員和控煙專家認為,制定法律只是履約的第一步,中國控煙進程與《公約》精神和規定仍存在許多差距。
例如,中國卷煙產量不降反升,已占全球總產量的40%;煙草行業政企合一的體制至今未變,許多觸及煙草企業利益的控煙措施無法順利實施;煙草稅收制度無法有效控煙;中國大陸地區煙包警語遠未達到《公約》要求,甚至用“科技創新”等辭藻欺騙消費者。此外,煙草廣告已滲透到影視、傳媒、體育、教育領域,據統計,以煙草冠名的希望小學超過百所。
金大鵬說,履約已刻不容緩,但控煙工作仍任重道遠。他舉例說,3月初,許多代表委員和專家呼吁開一次“無煙兩會”,但從實際來看,人民大會堂等公共場所內仍有吸煙現象。“作為政協委員,我將繼續努力。” 記者李志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