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末的美國,刮起了一場“城市美化運動”的城市規劃和設計思潮,據記載這一切其實始于1893年美國芝加哥的世博會。從某種意義上說,芝加哥倒成為了“穿衣戴帽”的鼻祖。
直到1933年第二次舉辦世博會時,這樣一個曾經以重工業為產業支柱的城市,因為高大漂亮的建筑獲得另一個外號———“天際線”。從那個時候開始,芝加哥開始注重城市建設。
“芝加哥最新規劃最宏觀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打造‘最綠色的城市’,在世界樹立標桿。”芝加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卓舒亞·密爾本(JoshuaC.Milberg)向記者透露新鮮出爐的《芝加哥大都市展望2020年》時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芝加哥從高效能源建筑、可再生能源挖掘、基礎道路建設、交通減排和廢物處理五個領域著手,通過一系列的獎懲政策改變人們的意識、習慣、態度和做法。
屋頂上種草城市更環保
“要與這些城市并肩,芝加哥必須有自己的獨特競爭力。”卓舒亞認為,這樣的競爭力就是利用每一寸空間,為城市披上“綠色大衣”,而更關鍵的是要讓每個在芝加哥生活的人能感受到舒心。
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綠色屋頂”,即在瀝青屋頂上鋪上2—4英寸的含80%無機土的土壤,種植什么植物則“因棟而異”。“與傳統屋頂比較起來,綠色屋頂有四個好處。”卓舒亞說,一是綠化屋頂50年不需要更換,降低房屋維護費用;二是夏天降低室內溫度,減少空調使用;三是可以儲納雨水,減少城市下水道的負擔;四是改善了城市景觀。“‘綠色屋頂’在芝加哥已經覆蓋了70%樓宇。”
綠了城市省了市民
更重要的是市民的理解和行動上的配合。據其介紹,在芝加哥的新規劃中,將建設公共交通工具快速交通系統,促使更多的人應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芝加哥政府還希望能通過信息和宣傳讓普通人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我們提出了一個‘800元計劃’,就是給每一戶家庭分析,如果出行少用一輛車;夏天把空調溫度調高5℃;冬天把暖氣溫度調低5℃;廢物被多樣化利用來裝修家庭,每年每戶家庭將能節約起碼800美元。”邁克爾說。
雙城郵記
市長請本報為世博捎信
綠化、環境已經成為芝加哥的一張全新的城市名片。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芝加哥的“可持續城市、未來城市”案例也有幸入選“城市最佳實踐區”。
雖然記者到訪時,市長戴利有緊急公務未能如約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但他通過一封親筆信,希望能借本報這一平臺向明年在上海的世博會送出美好祝福:
我謹代表芝加哥和全體市民,祝賀我們的姐妹城市上海將承辦一個必將銘記于歷史的2010世界博覽會。
作為一個成功辦過兩次世博會的過來者,我們深知一個城市組織這樣一屆盛會的重要性。作為上海的合作伙伴,我們非常欣賞這座城市的領導人在籌備這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上所表現出來的遠見卓識。我們期待,在未來能夠繼續加強兩座城市之間的聯系和合作。
芝加哥將送上最好的祝福,祝上海能夠承辦一屆成功的世博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