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芬蘭?2009年11月16日,赫爾辛基市Finpro公司發展財務官Helena Saren打開PPT演示的答案是:藍天+碧水+森林。
這和詩人郭沫若在19世紀50年代訪問芬蘭時所見到的景象并無二致。當時郭老寫道:“森林峰嶺立,島嶼似星羅。”
芬蘭無油無煤,國內能源資源非常匱乏。半個世紀過去了,這個北歐小國順利地實現了工業文明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2000年以來,芬蘭多次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芬蘭的成功與其合理的能源利用結構有關,政府強力推動、企業研發持續投入以及民間力量不斷呼吁,推動了節能減排技術利用。芬蘭人笑稱這是讓馬兒“少吃草”照樣跑得快。
10多年沒聽說過有企業偷排被處罰
芬蘭有“千湖之國”、“綠色金庫”之稱,支柱產業一直是造紙工業。上世紀60年代,許多河流、湖泊和海灘都遭受到污染。
11月17日,在采訪拉赫蒂科技園時,園區科學清潔技術發展部經理Johanna Kiloi-Koski專門講述了當地治理一條湖的經過。在20世紀60年代,沿湖居民和工礦企業向湖里傾倒了大量污水和廢棄物,一度是芬蘭污染最為嚴重的湖泊之一。
嚴重的污染問題引起了政府和居民的重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當地對水污染治理進行立法,小企業污水排放在繳納一定費用后可以經市政凈水廠處理,規模較大的企業則必須建立自身的污水處理廠。經過15年的治理,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湖泊又恢復了秀美的景致,污泥產生的能源還可以反哺污水處理廠。
安裝了治污設備,企業能否三天開、兩天停,以節約運行成本?Kemira公司地區工業研發溝通交流信息部負責人說,“10多年,我沒聽說過有企業偷排被處罰過。”從1992年起,芬蘭政府對工業企業實行環保許可制度,環保部門通過取樣檢測對水資源質量實行不間斷監控,定期檢查和維修供水系統和下水管道,一旦發現企業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可以立即采取強制措施或要求法院和警方協助處理。
一座廢物處理中心“吃”下城市所有的有害垃圾
19世紀90年代,一種獨特的稅種——“碳稅”,正式在芬蘭設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根據礦物燃料中碳含量收取能源稅的國家。如今,芬蘭每年收取的“碳稅”近30億歐元,約占芬蘭整個稅收的9%。
“碳稅”實質是一種調節稅,它通過向使用石油、煤這些化石燃料的企業征稅,來補貼使用生物燃料的企業。從而,諸如沼氣、泥煤等生物質能源的利用開始有利可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