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中國企業家俱樂部(CEC)共同舉辦的低碳企業創新論壇于21日在京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關注節能企業節能減排,唱響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之音”。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金融危機橫掃全球的大背景下,各界政府官員、學者專家、企業高層就企業進行節能減排的可行性、優越性、以及低碳經濟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受全球和中國的資源與環境容量的限制,中國必須要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這種道路的成功,不僅僅是對中國發展與安全的貢獻,也是對全球發展與安全的貢獻。中國企業低碳發展的道路究竟有多寬又能走多遠?
低碳道路是發展必然
記者在論壇現場采訪了解到,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有少數企業在積極優化產業結構走向低碳道路,大多數商企依然延續著高污染、高能耗的生產模式。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公布的數據中,今年4萬億投資中只有2100萬元同意節能減排,占總數的百分之五點多,中國的低碳普及率與其他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巨大差距,這也是我國應當正視的現實。
與會人員指出,自2000年以來,受市場需求拉動,中國高耗能行業增長迅速,主要產品產量年均增長在10%以上,能源消費量占全社會能耗總量的比重在55%以上。單位GDP能耗成倍高于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依賴能源的大量消耗。因此,節能減排必然與經濟的發展存在矛盾,那么解決矛盾的平衡點在哪里呢?
對此,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躍向本報記者表示,“矛盾不可避免,但也不是不可以調和”。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企業仍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加工制造、勞動密集型、粗放式經營,企業不僅不能獲得足夠回報,反而資源消耗量大,環境污染嚴重。長期以來,中國很多大型企業都還沒有真正進入全球市場進行競爭。人們普遍認為大多數中國企業尚缺乏全球商業領導力,以及對國際市場風險和危機的應變能力。“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資源緊缺的挑戰、抓住低碳發展機遇,是每個國家的企業都將關注的問題。”WWF相關人士表示,“面對金融危機,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期,企業走低碳發展的道路,是順潮流而動,在企業自身發展和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占得先機。”
低碳發展是戰略問題更是核心競爭力
WWF(中國)辦事處氣候變化與能源項目負責人鄭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參與者,同時也將是受益者。因為,低碳經濟發展使得新型低碳技術、低碳商品和服務市場逐漸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行動將會給企業帶來可觀的收益。”
“應對氣候變化和開展低碳行動,是每個國家的企業都將關注的問題。中國企業無疑需要把低碳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政府堅定的節能減排政策,以及當前的國內、國際經濟環境,都給中國企業實現低碳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WWF(中國)首席代表歐達夢表示。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躍則認為,省下來的都是賺的,節能減排就是效益,低碳是短期成本與長遠商機的問題,通過實施“綠色行動計劃”,中國移動在全國4萬多個機站實施定制空調、智能通風、太陽能發電等節能環保措施,2008年業務耗電量比2007年下降11%,3年就能收回成本;打造綠色產業鏈,開發環保綠色包裝,所購設備必須使用集裝箱式綠色包裝,節約了大量木材,降低了成本也保護了環境,中國移動為自己贏得世界聲譽。
李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減少碳排放節能環保不是為了趕時髦、往自己臉上貼金,而是因為企業能夠真真正正從這些工作中得到實惠。中國企業要克服認識上的片面性,低碳不僅僅是節約成本和履行減排責任,企業應該從戰略發展和未來生產力競爭的高度去看待和發展低碳經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